儿童常见症状鉴别与诊断.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常见症状鉴别与诊断.ppt

儿童常见症状鉴别与诊断 认知发热及护理 发热:是儿童最常见、各种病症的首发症状 正: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防御性反应,表明免疫系统在工作,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增强,可以增强白细胞的功能及活性,刺激干扰素的产生和激活干细胞的功能。发热可使一些病原体生长受抑,这些都有利于清除病原体,促进疾病好转。 负: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脑血 管负担,营养消耗增多,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孩子影响生长发育,有时 高热会导致惊厥。 ● 发热的定义:正常人的体温在36-37.0度之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就是发热。 ● 发热分为四类:低热:37.5度-38度;中度发热:38-38.9度;高热:39-41度;超高热:≥41度。 ● 任何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均可引起发热,做好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 发热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感染性:细菌、病毒、支原体引起的感冒、肺炎、 腹泻等。 非感染性:大手术后、出血、药物性、甲亢等。 发热时间:1、短期、(发热<2周);2、长期、(发热≥2周);小儿发热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其次为肠道和泌尿道感染。3、持续或间歇发热、(发热>3周);4、慢性低热、(发热>4周)首先要排除结核感染,寻找慢性病灶。 发热的类型:1、稽留热:持续发热,体温波动不超过0.6°;2、弛张热:发热体温波动上下2-3°未回到正常;3、间歇热:发热至体温正常至少24小时又发热; 双峰热:24小时内发热有两次高峰; 复发性或再发性发热:发热多次发作,每次持续数日,期间数日体温正常; 不规则发热:发热的热型无一定的规律。 对发热热型的了解,有助于明确发热的原因,有利于诊治。 腋表比口表低0.4度,比肛表测体温低0.3度;高热时三种表测得体温一样。 测温时间:分别是5′ 3′ 2′。 任何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均可引起发热,做好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发热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感染性:细菌、病毒、支原体引起的感冒、肺炎、 腹泻等。 非感染性:大手术后、出血、药物性、甲亢等。 发热在未确诊前除特殊情况外不要轻易使用退热药,给诊断带来困难。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9度,用25%-50%的酒精擦浴或冷敷,体温在38.5度以下,多饮开水就可以。 ● 2-7%可转变为癫痫,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 1、原有神经系统异常; 2、有癫痫家族史; 3、首次发作为复杂性高热惊厥。 首次高热惊厥后 有1/2病例有复发,尤其是一岁以内有惊厥或癫痫家族史的复杂型高热惊厥更易复发。 注意事项: 防止摔伤、侧卧防误吸 防止咬伤舌头、按压人中 迅速物理降温 处理缓解后速去医院诊治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需视病情而定 治疗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轻型腹泻可在家里治疗护理, 要针 对病因进行治疗,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要选择适宜的抗生素。 对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无特效药物 由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应调整饮食。 做好隔离,食具、水杯、水瓶要煮沸消毒,衣物要勤洗、勤晒 护理病儿后要反复清洗双手,再做其它事情 做好臀部护理: 每次大便后应及时换尿布,温水冲洗臀部,预防发生臀红及泌尿系感染。如已形成臀红,可涂 5%鞣酸软膏或鱼肝油软膏等,如皮肤已破溃,可用红外线灯或家用台灯照射局部,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烤灯时要守护在病儿身旁 烤灯与臀部距离约30厘米,烤后涂油类软膏。 医学小常识 宝宝生病的信号 食 欲:宝宝平时进食很有规律的——食欲 不振、少食、拒奶 睡 眠:睡眠不安,易醒、嗜睡、无精打采 或烦躁哭闹、易激惹,特别粘人 面 色:面色苍白或脸颊特别红,手脚冰 凉、体温升高。 如何预防感冒 感冒的根本措施在于预防。增强孩子的体质很重要,要在平时注意体格锻炼,多到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饮食要全面均衡多营养,防治小儿营养不良、贫血及佝偻病 注意避寒与保暖,居室经常通风换气,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注意手的清洁,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感有肯定的效果。 远离疾病 合理穿衣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真正要做到有些难 合理穿衣原则: “春捂秋冻,到老没病” 手足暖而颈后、背后、手足无汗 按当日最高气温穿衣 着装舒适易活动,让孩子轻装前进 育儿经验:时刻要想 “千万别热着” 不要总想 “千万别冻着” 穿衣建议

文档评论(0)

snj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