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届高三月考、联考、模拟试题汇编:诗.doc

【语文】届高三月考、联考、模拟试题汇编:诗.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届高三月考、联考、模拟试题汇编:诗.doc

诗 题组一 1.(河北省藁城市冀明中学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人笔下的“暮春”有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2)三、四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诗人主要采用什么手法刻画“幽竹”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 (1)①春光已逝、凋零空寂。) ②诗人先以“春残”二字概括来扣题,再用“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等特征性景物渲染悲凉衰飒的氛围。 (2)①“不改清阴”,简炼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内在与外在和谐统一的美,形象地表现出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精神品质; “待我归”与“怜幽竹”相应,构成物我相亲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坚守高洁的生活情趣。 ②在“鸟归”“花尽”的暮春时节,窗前幽竹,翠绿葱茏,摇曳多姿,好像不改初衷,深情地迎接主人的归来。诗人以春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不改清阴”,刻画出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 2、(福建省晋江市子江中学2011届高三上期中考试题)阅读下面首,题。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①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栀子花”在夜风中的风情。 ②一“牵”一“送”,夏夜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感。 ③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 5.(福建省泉州外国语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书边事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首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联系诗的主旨、意境加以赏析。 答案 (1)我认为这首诗首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断”和“倚”。 (2)“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这一句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了出来;“调角”与“清秋”,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合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首句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勾勒出一个深广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次句展现了“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看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巧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6.(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11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和聂仪部明妃曲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汉宫看。宜春苑狐塚獾蹊满路隅,行人犹作御园呼。连昌尚有花临砌,肠断宜春寸草无。[注释]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许浑 一曲解行舟, 日暮酒醒人已本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共写了几个场景,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1)~(2)题。 南 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的景象,而全诗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2)三、四两联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试解说。 答案 (1)开阔、盎然、美丽、迷人 ; 羁旅中愁苦悲哀、无以自遣; 反衬 (2)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有绝代才华,一生苦吟,又能有几人理解? 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诗篇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春岸”二句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这是一幅多么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图景。 “偷生”二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如果是一次愉快的旅行,面对眼前的美景,诗人应该分外高兴。可是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旅程中的忧郁情怀与春江上的盎然生意,就很不协调。触景伤情,怎能不泣下沾襟呢? “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诗人此时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往衡湘。这不是很可悲么?但即使这样,诗人仍然一片忠心,想望着报效朝廷。“君恩”当指经严武表荐,蒙

文档评论(0)

gshshx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