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种污染料栽培平菇试验初探.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种污染料栽培平菇试验初探.doc

制种污染料栽培平菇试验初探 吴风华 王卫东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研究室, 061001) 2003年秋季,由于灭菌锅发生故障,约2000斤棉籽皮干料制做的平菇栽培种培养基,因灭菌不彻底接种后全部污染绿霉菌,菌袋内约50%表面积被绿霉菌孢子充盈。为了挽回经济损失,笔者指导学生组成的科研小组,对污染料进行了栽培平菇的尝试,经过对原料进行高温堆积发酵、并采取加大石灰用量、添加杀菌剂等生产技术手段,用污染料栽培的平菇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果。现将试验过程与试验结果通报如下。 材料与方法 1.1原料:被绿霉菌污染的平菇栽培种菌袋约2200袋(制种时培养基配方为棉籽皮78%、麦麸20%、白糖1%、石膏1%),棉籽皮干料2000斤。 1.2供试菌株 平菇9400,江苏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1.3原料处理:将污染的菌袋打开,取出污染料在水泥场地用拌料机将其打碎。建堆前添加5%的生石灰,并加少量水,使料含水量达到65%,然后建堆发酵。将拌好的料建成高1m宽1.5m的馒头状的长堆。在堆上每隔20cm用直径4cm木棒扎透气孔,然后盖薄膜进行堆积发酵。每日中午掀膜通风20min,满足好氧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同时排除废气。当料温升到65℃,维持24h,进行 翻堆。如此进行4-5次翻堆,约12天高温堆积发酵,利用高温放线菌产生的余热,将绿霉菌营养菌丝体经65℃ 高温杀死,达到灭菌目的。然后准备平菇装袋播种。 播种前一日对原料进行杀菌及消毒处理。具体做法为通过翻堆,均匀喷入0.5%敌敌畏, 另将干料量0.1%的克霉灵,经稀释喷入料内。复堆后盖膜闷24h。 栽培管理 2.1播种日期2003.11.1 2.2装袋播种 2.2.1 栽培袋规格22*50cm聚乙烯筒料 2.2.2播种 首先将制袋筒料一端用线绳扎紧,然后取菌丝健壮,菌龄适宜的栽培种,在消毒的塑料盆内掰成花生米大小颗粒与大枣状菌块。首先在袋内撒一层小颗粒菌种,然后边加料边压实,料装至1/2处,将大粒菌块沿菌袋四壁摆放4—5块,然后继续装料至袋口10cm处再撒入一层小粒菌种,然后用线绳扎口。播种量为干料的18%。2000斤干料共制袋660袋。播种后将菌袋运入培养室,码成四层高菌墙进行避光培养。3天后用特制打孔工具对菌袋菌种处进行打孔透氧。保持室温20—24℃ 。每周翻垛一次,检查污染情况并调节菌袋上下、内外的位置,使其发菌速度一致。经过25天菌丝发满菌袋。 2.3出菇管理 将发满菌丝的菌袋堆成5—6层高 的菌墙,菌墙间距70cm。调节控制出菇棚内温度12—20 ℃ 并给与散射光刺激。当大部分菌袋两端出现原基并进入桑葚期时,及时用消毒刀片将两端袋口割掉,此后每天喷水三次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85—95%,随着子实体的增大逐渐加大通风量,当子实体生长到八分成熟、尚未弹射孢子,及时采收并记录产量。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死菇及残留菌袋上的菌柄。停止向菌袋喷水三天。三天后逐渐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85—95%并进入下一潮菇的管理。本试验场地由于春季需安排其他试验,所以于2004年2月清棚。共采收三潮平菇. 3. 结果分析 3.1本试验所播种的660袋平菇菌袋,发菌阶段共发现污染5袋。污染率约0.75%。 3.2三朝菇共采收鲜菇1983斤,生物转化率99%。三朝菇产量依次为1071斤、615斤、297斤。分别占总产的54%、31%、15%。 3.3本试验通过高温堆积发酵,对原料的纤维素、本质素、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利用有益微生物降解为小分子化合物。直接被平菇菌丝体吸收利用。因此,加快了发酵速度,比常规生料栽培缩短发菌周期5-10天。 3.4堆积发酵通过有益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染菌的生长。提高了食用菌的发菌成功率。 3.5堆积发酵过程中,经过多次翻堆,使污染料中的绿霉菌分生孢子经过低、中温阶段,萌发成菌丝体,降低了其抗热性,待高温放线菌产生的余热,使料温达到65℃时,对杂菌菌丝体进行巴斯德消毒,从理论可行,通过试验证明行之有效。 3.6 本试验通过三潮菇产量统计,发现出菇集中,潮次明显、后劲足。可能与培养料中添加20%麦麸营养丰富有关。不尽人意之处没能延长出菇期,未对菌袋补水,否则产量还会提高。 本试验对于用于熟料栽培食用菌(例香菇、金针菇、白灵菇等)的污染料进行高温发酵后栽培平菇具有借鉴作用,有待于尝试。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