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
E2]王文全、沈连生主编,‘中药资源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2006153
[3]李萍主编,‘现代生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6:416
[4]曾育鳞.迎接民族药开发利用的春天.中国民族民间药杂志Eli,1997。(24):I-5
[53沈军,孙宝存,张洪杰,等.紫杉醇抗人舌癌细胞株的体外研究[J].天津医药,2005,33(3):332.
[6]丁亚芳,包永明,安利佳.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36(7):424
r7]沈如刚,吕锐,何玲,等.长春地辛联合化疗恶性肿瘤25例[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i,26(2):152
中药紫花地丁的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黄坤‘钟国跃2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i00102;2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400065)
摘要,中药紫花地丁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功效。根据《药典》(85版)规定,紫花地
丁来源于堇菜科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但一些地区在使用紫花地丁品种上依然混乱,目前对紫花地丁系统的鉴别方
法研究未见文献报道,因此在鉴定方法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为紫花地丁的质量评价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紫花地丁;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紫花地丁(HerbaViolae)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又名辽堇菜、野莹菜、光瓣堇菜Ⅲ,于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使用。紫花地丁一名最早
见于《千金方》,其性味苦、辛,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多用于疔疮肿
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等症。紫花地丁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在
我国堇菜属植物约有111种,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大多数种类分布于西南地区…,紫花地丁产东
北、华北、西北等全国范围均有分布。生于田间、荒地、山坡草丛、林缘或灌丛中。根据实际应用
中紫花地丁品种的现况,本文对紫花地丁鉴定方法综述如下:
1紫花地丁的混伪品种’《中国药典》(85年版)一部仅收载了全国使用较多又与《本草纲目》记
载相同的紫花地丁.据不完全统计其共有30余种混淆品种,分属于9个科珏’。主要有苦地丁,甜地丁、
广地丁b1、白花地丁n1,犁头草、辽宁堇菜、匍伏堇嫡1、黄花地丁、竹叶地丁比1;白花堇菜,戟叶堇
菜,早开堇菜等∞1,这些植物来源于同属或不同科,其成分、性状有别、药理作用和功效虽有相似,
但有差别,《中国药典》(05版)一部已将紫花地丁和苦地丁分别收载;《新编中药志》将紫花地丁、
苦地丁和甜地丁分别列药:《广东中药志》将广地丁单列为一药H1。以上标准的制定有效的避免了名
称混淆所致的品种混乱,保证了临床用药的正确,但据调查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混用、代用等情
况,所以需要快捷、有效的鉴别方法作出指导。
2紫花地丁的鉴定方法
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使中药鉴别和质量评价更加准确、有效,紫花地丁的鉴
定方法除了传统的性状、显微、理化鉴别外,还应用了现代的光谱和生物鉴定方法。
2.1性状鉴别
本品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直径l~3mm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
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l--一,2cm;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
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一6cm,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
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159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
2.2显微鉴别
本品叶的横切面:上表皮细胞较大.切向延长。外壁较厚,内壁黏液化,常膨胀呈半圆形;下
u
uin,直径24--32m,具角
表皮细胞较小,偶有黏液细胞;上、下表皮有单细胞非腺毛,长32--240
u
质短线纹。栅栏细胞2~3列;海绵细胞类圆形,含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