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主治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剂主治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二、历代主要代表著作及其意义 1、秦汉:   (1)《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方书。   (2)《黄帝内经》,论述了治则、治法、组方原则和配伍宜忌等,并记载了13首方剂,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   (3)《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尊为“方书之祖”。   2、晋唐:   (1)《肘后备急方》(晋·葛洪),载方验、便、廉,反映晋以前民间疗法的成就。 (2)《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孙思邈)。    (3)《外台秘要》(唐·王焘),所选之方均注明出处。上二书均为集唐以前方剂大成之著。 3、宋:   (1)《太平圣惠方》(载方16834)、《圣济总录》(载方2万),集宋以前方剂之大成;   (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近8百),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中成药典;   (3)《小儿药证直诀》(钱乙)、《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言)、《济生方》(严用和)等所载之方注重实用,反映了当时的医学成就。   4、金元:《伤寒明理论·药方论》(金·成无己),第一部研究方剂配伍理论的专著。 5、明清:   (1)《普济方》(明·朱橚),我国古代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61739方);   (2)《医方考》(明·吴昆)、《医方集解》(清·汪昂)、《古今名医方论》(清·罗美),均为著名的方论专著;   (3)《新方八阵》(明·张景岳)、《祖方》(清·张路玉)、《伤寒类方》(清·徐洄溪)等,采取不同分类法对方剂进行归类。   (4)《汤头歌诀》(清·汪昂),易读易记,为初学者启蒙必读医书,流传甚广。 总  论 一、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治法来源于方剂; (2)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 (3)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2、常用的治法: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将常用治法概括为“八法”,即汗、和、下、消、吐、清、温、补。体现各法的代表方剂如下:   (1)汗法——解表剂   (2)和法——和解剂 (3)下法——泻下剂   (4)消法——行气、活血祛瘀、祛湿、祛痰、消导化积、驱虫剂等 (5)吐法——涌吐剂 (6)清法——清热剂 (7)温法——温里剂 (8)补法——补益剂   二、方剂的分类 1、“七方”说 始于《内经》,即大、小、缓、急、奇、偶、复(重)。   2、“十剂”说 始于北齐·徐之才《药对》,原是按功用对药物进行归类,即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宋·赵佶《圣济经》将其演化成十剂,为后人以治法分类方剂了理论基础。   3、按主治分类   (1)病证:《五十二病方》、《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医方考》、《证治准绳·类方》、《兰台轨范》等。 (2)临床分科:《妇人婴儿方》等。   (3)脏腑:《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   4、按治法分类 《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景岳全书·新方八阵》等。   5、按主方分类 《祖剂》、《张氏医通》等。   6、综合分类法 《医方集解》、《成方切用》、《成方便读》、《方剂学》等。   三、方剂的组成   1、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方剂中不可缺少。   (2)臣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其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①引经药;②调和药。   2、组成变化: (1)药味加减的变化   (2)药量加减的变化   (3)剂型更换的变化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使用解表剂时应注意:①不宜久煎;②温覆;③微汗为佳;④表里同病者,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⑤若表邪入里,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或吐泻失水者,禁用。 麻黄汤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使用注意]本方为辛温开表发汗之峻剂,非表实无汗者禁用。 桂枝汤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亦治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者。 九味羌活汤 [主治]风寒湿邪在表兼里热证。恶寒发热,头痛肢楚,无汗,口苦微渴,苔白或黄,脉浮 加味香苏散 [主治]风寒湿邪在表兼气滞证(四时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身体疼痛,舌苔薄白,脉浮。 小青龙汤 [主治]风寒束表,寒饮伏肺证。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清稀,舌苔白滑,脉浮。 桑菊饮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