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课件 第7章 泻下剂.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剂课件 第7章 泻下剂.ppt

第七章 泻下剂 一、概念:凡用泻下药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Formulae that Treat the Interior Excess Syndrome with Purgation)。 二、立法依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其实者,散而泻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留者攻之”。 三、适应证: 燥屎、冷积、瘀血、宿食、痰饮、虫积 四、分类: 寒下 温下 润下 逐水 攻补兼施 五、泻下剂应用注意事项: 表证未解者,先解表后攻里。 得效即止,免伤胃气。 孕妇慎用。 第一节 寒下 一、大承气汤 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大硝枳厚大承气 【趣记】大笑之后大成器 ★ 【用法】水煎, 大黄、芒硝后下。 【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日晡潮热,神昏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 下利清水,色纯青,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 (3)里热实证 之热厥、痉病、发狂。 【制方原理】 1.病机: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实热与肠中燥屎相结,热灼津伤,壅塞肠道,腑气不通。 2. 症状分析: (1)《伤寒论》:“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2)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 (3)肠梗阻→痛呕胀闭。 (4)热与燥屎互结, 大肠腑气不通→大便不通,腹痛拒按(大黄、芒硝)。 (5)气滞→脘腹痞满(枳实、厚朴)。 (6)日晡是阳明经经气当旺之时→日晡潮热 现今《辞源》解释为“申时 ,午后 4点左右”。 先秦每天16时制的“时称”,和汉朝以后12时辰制的“时辰”不同。 先秦十六时制(中心点)与现今二十四小时对应表 夜半0:00 鸡鸣1:30 晨时3:00 平旦4:30 日出6:00 蚤食7:30 食时9:00 东中10:30 日中12:00 西中13:30 晡时15:00 下晡16:30 日入18:00 黄昏19:30 夜食21:00 人定22:30 十六时称的每个时段约90 min。 在秦汉时期饮食习惯,是一天两餐。 第一顿饭称朝食或饔yong餐,时间大约将近正午时,《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衡阳,是谓隅yu中”。 早饭有意剩下一些熟食, 稍一加热就可进餐(同“残”),《说文解字》:“ 餐,食之余也”。因为古时炊具鼎、鬲ge、罐等青铜器或陶器,质地厚重,搬不动。 第二顿饭称晡食,“日至于悲谷,是谓晡 (脯)时”。一吃饭,阳明经经气旺盛,邪正相争则发热。 (7)热结→腹痛按之坚硬有块; (8)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 (9)真热假寒→ 阳盛格阴→热厥→热深厥深 (10)热极生风→痉病。 (11)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热扰心神→发狂。 3. 治法:泻热逐瘀。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急下存阴。 承气→承接胃气下行→六腑以通为用。 君药——大黄:苦寒 泄热通便,荡涤肠胃。芦荟大黄素C15H10O5 ,大黄酸C15H8O6 ,大黄素C15H10O5 ,大黄酚C15H10O4 ,大黄素甲醚C16H12O5的总量≥ 1.5%,泻下、抗菌、抗病毒、降血脂、降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作用。 臣药——芒硝: 咸能软坚,稀释燥粪; 寒能清热,消除病因; 硫酸钠(Na2SO4 ) ≥ 99%,其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黏膜吸收,存留于肠成为高渗溶液,使肠内水分增加,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而发生泻下,排出流体粪便。 佐药—— (1)枳实:苦辛消痞破结。 (2)厚朴:苦温降气散满消胀。 【临床应用】 1. 用方要点: 痞、满、燥、实及苔黄、脉实。 2. 临证加减: (1)气虚→人参,补气。 (2)阴津不足→玄参、生地,滋阴润燥。 3. 现代运用: 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等证有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 4. 注意事项: (1)孕妇、年老、体弱者禁用。 (2)气阴亏虚、表证未解、燥结不甚者禁用。 二、大陷胸汤 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遂大芒 【趣记】谁大忙? ★ 【用法】水煎大黄去滓, 溶芒硝,冲甘遂末。 【功效】泻热逐水。 【主治】水热互结的结胸证。 心下满痛或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大便秘结,日晡小有潮热,或短气烦躁,舌苔黄燥,脉沉紧,按之有力。 【制方原理】 1.病机:邪热与水饮互结于胸中,津液不得敷布,腑气不通。 2. 症状分析: (1)水热互结于胸中,上下气机不通→心下满痛或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甘遂)。 (2)水热结于胸部(肺), 大肠腑气不通→大便不通,舌燥口渴(大黄、芒硝)。 (3)邪盛正气不虚→脉沉紧,按之有力。 (4)日晡是阳明经经气 当旺之时,水热累及阳明→日晡小有潮热。 3. 治法: 泻热逐水,开结通腑,急泻其实。 君药——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