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安 理 学.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 安 理 学.ppt

皖 南 文 化 研 究 新 安 理 学 朱熹一生讲学不辍,门生弟子数千人,遍及闽中、 两浙和江右等南方地区。他们同尊朱熹,而于朱子学的 发明则各具特色、各有心得,形成了众多流派。其中 徽州(旧称新安,历史上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 婺源、绩溪等六县。今安徽黄山市)婺源系朱熹祖籍, 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发明、诠释朱子学 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 最早注意到新安自南宋朱熹之后的学术发展具有学派性倾向的学者,是明初著名理学家、休宁人赵汸(字子常,号东山)。 迟至明代中叶,新安理学作为一支重要理学流派的客观存在,已引起当时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得到承认。这种认识的明朗化,以正德、嘉靖年间休宁理学家程曈(字启皦,号莪山)所著的《新安学系录》问世为标志。 其后不久,在万历年间付梓的新安学者朱升的诗文集——《朱枫林集》扉页上,出现了“新安理学名儒”六个正楷大字。这是目前所见的“新安理学”一词的最早出处。 最终明确肯定新安理学成派之说的学者,是清初徽州休宁人赵吉士。 《寄园寄所寄》一书中有大量的篇幅专述徽州历史文化。其中,赵吉士单列了“新安理学”条,称: “新安自紫阳峰后,先儒名贤比肩接踵,迄今风尚淳朴。虽僻村陋室,肩圣贤而躬实践者,指盖不胜屈也。呜呼!千秋俱在,岂徒尚口;前徽不远,有志当型。略撮世所其尊者数人,可以兴矣。” 民国十五年(1927年),缪天绶在《宋元学案选注序言》中,罗列了朱子学之诸学系,其中第三系为新安系,并列举了董梦程、许月卿、胡一桂等代表人物。此新安系,实际就是指新安学派。至此,新安理学作为朱子学的分支之一,已是学界的共识 二 “人物之多,文学之盛,称于天下”—— 南宋徽州人文环境变迁与新安理学的形成 1.汉文化重心从黄河流域向徽州所处的长江流域进一步转移 2.大族入迁与新安文化的发展 首先,大族入迁带来了内涵丰富的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原汉文化,在与当地遗存的古老的山越文化交融中,汉文化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 其次,大族入迁,为新安理学的形成奠定了人才基础。 第三,大族入迁,开导了徽州读经的风气 3.地方政府之文教政策 南宋徽州地方政府的文教政策,旨在兴学讲经。 围绕这一主题,南宋徽州地方官员在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大力兴建学校和鼓励学者创建书院 二是延请名儒讲学,开展多种学术活动 数百年享誉大江南北的徽州紫阳书院 宁宗庆元六年(1120年)朱熹去世后,徽州六邑士人欲建祠纪念,及至嘉定元年(1208年),郡守孟植在学宫内筑晦庵祠堂,至此在徽州建一座书院以纪念朱熹的设想初现端倪。淳熙六年(1246年),当时郡守韩补请建书院,选址在歙县城南门外,理宗御书赐额“紫阳书院”,从此该书院衍流600余年。 在地方政府和官员的倡导下,南宋徽州学者群起讲学,创建了一批书院,其中载诸史籍、较为著名者有: 西山书院,位于休宁会里,南宋绍兴、庆元间(1131——1194年)由龙图阁学士程大昌创建。 愧溪书院,位于绩溪城东,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由戴季仁所建。 云庄书屋,位于绩溪县西北,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为汪龟从所建。 柳溪书院,位于休宁城西,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为名儒汪莘所建。 秀山书院,位于休宁藏溪南山之阳,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3年)汪若楫建。 西畴书院,位于歙县棠樾,宋末歙县人鲍寿孙建。 万山书院,宋人程传宸建于婺源县。 竹洲书院,南宋理学家吴儆建于休宁商山。山屋书院,南宋名儒许月卿建于婺源许村。 4.从“武劲”到“文雅”的风尚变迁 “故家归来云树长,向来辛苦梦家乡”—— 朱熹与新安学术 朱熹小名沈郎,小字季延,后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晚年称晦翁、遯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等。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生于福建南剑(今福建南平)尤溪县城外毓秀峰下郑氏馆舍,故后人称其学为“闽学”。但据有关谱牒记载,朱熹祖籍在徽州婺源,其血脉源于婺源朱氏家族。 第一,朱子之学的创立,使新安理学有了崇奉的宗旨。 第二,言传身教,培养新安弟子,使新安理学蔚成学派。 四 “师友渊源,得所从受”——新安理学的流变 新安理学从南宋形成,至清前期终结,经历了6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 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南宋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是元代发展时期 第三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