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臧克家的散文创作.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臧克家的散文创作 刘锡庆 臧克家的全部创作,诗与散文始终是“双管齐下”的。在现代,自是“诗压散 文”;在当代,特别是“新时期”后,却是“散文压诗”了。作为“诗人”,他受到 的关注、研究较为充分;而作为“散文家”,对他的关注、研究就显得太不够了! 一 话头自然还得从“现代”说起。从 1925 年到 1949 年,即从作者20 岁到45 岁 这25 年中,臧克家共结集、出版散文①著作7 部,它们依次为《津浦北线血战记》(通 讯集,1938 年5 月)、《乱莠集》(散文集,1939 年5 月)、《随枣行》(散文、通讯集 1939 年 10 月)、《我的诗生活》(回忆录,1943 年 1 月)、《挂红》(小说集,1947 年 6 月)、《磨不掉的影像》(散文,1947 年10 月)、《拥抱》(小说集,1947 年12 月)。 除去两部“小说”集不算,也还有5 部之多。 臧克家的这些“现代散文”创作,在我看来独创性强,自成一格,丰富和充实 了白话散文创作的实绩,具有多方面不容忽视的“文学史”意义: 首先,表现在狭义的“抒情散文”自出机杼上。他擅长于“人物散文”的写作, 《老哥哥》、《六机匠》、《悼》、《十六岁的游击队员》、《拾花女》、《我的先生闻一多》、 《海——回忆一多先生》等,甚至包括《舟子》、《一个从滨江来的人》、《哄花》等, 都是这种“写人”的篇什。这几乎成了他“现代散文”的主流体式。这丝毫也没有 什么怪异之处:“人”是社会与人生的主角,以他反映现实、表现时代的“现实主义” 文艺观来看,正可以通过它来映照生活、再现现实、勾画出时代的眉目。写“群像” 的《拾花女》、《哄花》等不必说了,那里面有着过多的“生的艰辛”满溢于篇中, 尽管时值金秋送爽、满目丰收景象,也掩饰不住老老少少“哄花女”在贫困驱赶下 无奈的苍凉;即使是写“个人”的《一个从滨江来的人》、《十六岁的游击队员》和 《悼》等,那里面也同样有着时代、生活的很高的“含金量”:《一个从滨江来的人》 迹近“新闻采访”,滨江“商人”和“我”的对话铺衍成篇,沦陷下东三省民众的“抗 日”情绪跃然纸上;《十六岁的游击队员》里那位挂彩的“小伤员”简直还是个孩子, 但从他身上昂扬着的却是一股抗敌救亡的英风豪气;《悼》也是以“淡墨间开出的悲 哀的花朵”献给一位早逝的孩子的——这位天才的小“诗人”之所以不幸夭折,“杀 手”还是不公的旧社会;《老哥哥》、《六机匠》是这类“写人散文”的精品,不仅深 为作者所珍爱,也打动了不止一代人的心灵。“老哥哥”和“六机匠”本是臧家赤贫 的佃农,但却又是作者童年至亲至爱的“朋友”,一生作人作文的“老师”。作者把 深醇的厚爱和悠长的惦念献给他们② (对自己的长辈、亲人,作者反而从未著文), 这是对本阶级的“反叛”,是全新的“大众意识”,在现代散文史上唯鲁迅先生的《阿 ③ 长与山海经》、《我的第一个师父》堪可比肩 。 1 “写人”的散文还应一提的是《我的先生闻一多》和《海——回忆一多先生》。 两篇作品写的都是他新诗的领路人、精神与艺术的导师闻一多先生,前一篇写在当 时(遇刺身亡时),后一篇写在一年后(当是周年祭);前一篇因文调稍缓与当时的 情绪氛围不完全切合而存有微瑕,后篇则居高望远、得其“精神”,写的也颇大气大 度、精神毕肖——在众多为诗人、学者、斗士闻一多“写真”“留影”的忆文中,《海》 可谓最富个性特色的篇章之一。 仅这三篇(《老哥哥》、《六机匠》、《海》)“意新情浓”的怀人散文,就足以在现 代散文史上书写一笔了。 其次,他的《社戏》、《野店》、《四月会》,包括《黄风》等“风情散文”更是另 辟蹊径、独标一格的。这类散文的写法既非“记人”也非“叙事”,和旧有的“写景”、 “状物”散文亦有不同,它以“民俗、民风”为观照对象,以“速写”的摹形传神 手法,把微观的“细描”和宏观的“摄魄”结合起来,做到“具象”和“抽象”的 和谐统一。这类作品,和茅盾的《香市》也有不同,《香市》是具体“实指”的,《社 戏》、《野店》等虽也是实有“蓝本”,但它却艺术“虚化”了,从而获得了普泛的“典 型性”——在或一“时期”、或一“地点”,中国(主要是北方)“农村”像那样的“社 戏”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