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维训练题.doc
《形式逻辑》 思维训练题
第一章 概述
1. 一个猜帽子的游戏 有甲乙丙三人,同向站立。在三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主持人给三人各戴上一顶子:红帽或白帽。三人都知道有三顶红帽和两顶白帽。丙可看见甲和乙的帽子,乙可看见甲的帽子。主持人问丙是否知道自己戴的是什么帽子,丙答不知道;又问乙是否知道,也答不知道;问甲是否知道,甲答知道了,是——。 问: 甲是怎么知道的?他的推理过程是——。
2. “有角的”诡辩 在古希腊,有一个“有角的”诡辩。这个诡辩是这样说的:“你没有失去的东西,还在你那里;你没有失去角,所以,你有角。” 问:在这个诡辩中,诡辩家使用的诡辩手法是什么?要害在哪里?
第二章 概 念
1 .举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
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2. 案例:浑水摸鱼——混淆概念的诡辩 据报载,某人在家具商场看中了一件家具,按约定向商家交了200元订金,而商场却在相关票据上将“订金”改为“定金”。后来这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打算购买这件家具了,便要求商场退还200元订金。但商场却以《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为由,不予退款。此时,这个人才意识到当初商场将“订金”改写为“定金”就是为了扣住这200元钱。
3. 实例:“客人的反驳” 前不久,有客人来常德旅游。主人对客人介绍说:“常德的最大特色是秀气。山秀水秀人亦秀。” 客人反驳道:“那不见得,我看有些常德人并不秀。”
4. 分析下列句子:
宣武区环卫局970多名居住在市区和近郊区的职工中,有26户家中养了鸡、鹅、兔、鸽等。
我父亲已去世一年,父亲在世的十几年中,经常教育我,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他离开祖国定居巴黎四十年了,虽然加入了法国籍,但对故土很关心,是一位热爱祖国的华侨。
我于凌晨六点到达北京,请来车站接我。 他的年龄大约五十岁左右。
和老师分手后,我总是想起老师对我的临终教导。 引人入胜的球吸引了上万名观众。
他细心的照顾受伤的王冕的父亲。 他离开店里时,店里已经关门了。
你应该改掉这些不好的毛病。
第三章 判断 (命题)
1. “巧嘴媒婆的故事”
有个媒人给一对男女说媒。她对那个女的说:“这个男的过日子真是一把好手。”然后媒人又对那个男的说:“这个女的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嘴不严。”那个男的也认为“好翻点闲话”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于是两人都同意相亲。相亲时,只见那个男的倒背一只手,气宇轩昂;那个女的则拿手帕捂着嘴,显得有点羞羞答答。俩人都很满意。然而入洞房后,男的才发现那位“羞羞答答”是个豁唇(俗称兔嘴);而女的也发现这位“气宇轩昂”的一只手有残疾。两人都十分气愤,都去找媒人要个“说法”。媒人却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早就告清楚你们了,一个是‘一把好手’,一个是‘有点嘴不严’。并且你们也经过相亲同意了,怎么现在找起我的麻烦了?”
2. 某仓库失盗,有四个犯罪嫌疑人被传讯。他们的供述如下:甲:我们四个人都没有作案。 乙:我们四个人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作案。丁:我没有作案。
问:如果这四个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那么下列哪项判断成立?
A.甲和丙说的是真话。 B.甲和丁说的是真话。 C.乙和丙说的是真话。
D.乙和丁说的是真话。 E.丙和丁说的是真话。
3. 案例:谁是凶手? 一个精神病医生在寓所被杀,他的四个病人受到警方传讯。警方根据目击者的证词得知:1.在医生死亡那天,这四个病人都单独去过一次医生的寓所。2.在传讯前这四个病人商定,每人向警方作的供词条条都是谎言。 每个病人所作的两条供词分别是:
A埃弗里:①我们四个人谁也没有杀害精神病医生。 ②我离开精神病医生寓所的时候,他还活着。
B布莱克:③我是第二个去精神病医生寓所的。 ④我到达他寓所的时候,他已经死了。
C克 朗:⑤我是第三个去精神病医生寓所的。 ⑥我离开他寓所的时候,他还活着。
D戴维斯:⑦凶手不是在我去寓所之后去的。 ⑧我到达医生寓所的时候,他已经死了。
4. 某地有两种人,分别是说谎族和诚实族。诚实族总说真话,说谎族总说假话。一天,有旅行者路过此地,看见此地的甲乙二人。他向甲提出一个问题:“你俩中有诚实族吗?”甲回答说:“没有。”旅行者想了想,就正确地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