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永乐大典》妇科资料文献考证举隅.pdfVIP

现存《永乐大典》妇科资料文献考证举隅.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存《永乐大典》妇科资料文献考证举隅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张雪丹 【摘要】《永乐大典》是一部专供明代皇帝御览的书籍,其中所录之书均据明初 文渊阁所藏宋、金、元珍本,或访求民间珍稀善本缮写而成,对原著绝少改动, 保存了古书的原貌。此文以现存《永乐大典》中妇科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从文 献学研究角度,对其中缺文、异文等做了考证和研究。这项工作有利于传世古医 籍校勘注释,亦可为再次刊印相关古医籍提供信息与依据。 【关键词】永乐大典;妇科;考证 现存《永乐大典》妇科文献引录古医籍四十八种。其中传世医书三十四种, 均为明初包括《素问》、《灵枢》、张仲景《金匮方论》、《巢元方病源》、孙思邈《千 金要方》、《千金翼方》、葛洪《肘后备急方》、王焘《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 《史载之方》、《圣济总录》、许叔微《普济本事方》等,笔者经仔细整理和研究 此部分资料,并将现存《永乐大典》中这些医书的妇科内容与传世本相对校,发 现存有异文、缺文、缺方剂或方名三种情况,现介绍如下: 一、异文情况 l、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条文 《诸病源候论》卷之三十八“疝瘕候”中有“诊妇人疝瘕,其脉弦急者生, 虚弱小者死。又尺脉涪而浮牢,为血实气虚也,其发腹痛逆满,气上行,此为妇 人胞中绝伤有恶血,久成结瘕,得病以冬时,黍襟赤而死。川∞《千金要方》、《脉 经》同。 “久成结瘕,得病以冬时,黍襟赤而死。” 《永乐大典》引《巢元方病源》 作“久成结瘕,得病以冬时来,其鼻则赤。”(6738)n1 按:《诸病源候论》按语载,此条文原文与《永乐大典》同,后据《千金要 方》、《脉经》改。“黍襟”为一种农作物,“得病以冬时,黍檫赤而死即冬季患 此病,黍襟成熟时死,言此病之预后。《永乐大典》引《巢元方病源》“得病以冬 时来,其鼻则赤,是作为症状来描述,未言其死。由于旁证较少,故此处存疑 待考。 2、宋·《太平圣惠方》条文 (1)《太平圣惠方》卷七十“麦门冬散方”主治“妇人心中壅毒,吐血烦闷’’, 药物组成为“麦门冬、生干地黄、荠苊、犀角屑、黄芩、川椒、白茅根、蓝叶、 甘草。(2220)圆 方中“川椒,《永乐大典》引太平圣惠方》作“川升麻。(6723)n】 按:川椒为大辛大热之品,《神农本草经》卷四载:“蜀椒,味辛,温,有毒。 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川嘲“麦门冬散方” 主治“妇人心中壅毒,吐血烦闷,即为妇人热毒吐血之病,方中药物多为清热 解毒,凉血养血之药。而其中独有川椒一味大辛大热之品,令人费解。而川升麻 可用于清热解毒,可治疗多种热毒证,尤擅清阳明热毒。与川椒相比,川升麻更 符合“麦门冬散方一之旨。故当据《永乐大典》本改。 (2)《太平圣惠方》卷第七十一有“海桐皮丸,主治“妇人腰脚风冷疼痛,行 立无力。药物组成有“海桐皮桂心牛膝杜仲石斛熟干地黄。(2251)脚 方剂名“海桐皮丸《永乐大典》引《太平圣惠方》作“梧桐皮丸;药物 “海桐皮’’《永乐大典》引《太平圣惠方》作“梧桐皮。(6728)n】 按:海桐皮,生南海山谷,叶似梧桐,入药用皮,故名海桐皮,《中药大辞 典》引录部分医籍中有关海桐皮的条文。如《海药本草》引《广志》云:“生南 海山谷中,似桐,皮黄白色,故以名之。味苦,温,无毒。主腰脚不遂,顽痹腿 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本草纲目》对海桐皮性味、功效、主 治的记载与《海药本草》相近。此外,海桐皮在使用上还有一些禁忌,如《本草 求真》载“用者须审病自外至则可。若风自内成,未可妄用,须随症酌治可耳。 《得配本草》有“血少火炽者禁用。脚可见海桐皮对正气尚可,或仅因外邪侵 入的风湿痹痛适合,对血气虚弱而感外邪所致者不适合。 梧桐皮,《中药大辞典》引录部分医籍条文,如《履峻岩本草》云:“梧桐白 皮,别名梧桐皮。’’《草木便方》:“和血,祛风,除湿,通经脉。治妇人吐血,经 水乱,腰膝痹痛。芹梧桐皮性味甘、平,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活血化瘀, 调经养血,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等。【31 “海桐皮丸’’以海桐皮为主药,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但从此方主治 功效来看,“妇人腰脚风冷疼痛,行立无力”,应以虚证为主,海桐皮功效主要是 祛风除湿,而无补益之功,且血虚者不宜服用。“梧桐皮丸”以梧桐皮为主,其 功效除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外,还有活血化瘀、调经养血之效,相比海桐皮更 为适合。故应据《永乐大典》改。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