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秀北方边务政策评析 黄留珠 近年来,关于汉代边政的研究出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新动向。例如将两汉的边政 与边吏结合研究①,便是以往不甚见的。尤其东汉一代的边政,更引起学者的广泛关 注,举凡有关边疆的经略、边疆政策,以及边务与王朝衰亡的关系等,都进入研究的 视野。②不过相对而言,更加微观、更为细致的个案研究,似乎还有待加强。为此,本 文选取光武帝刘秀的北方边务政策这一具体问题,略作析评,以为探讨1~6世纪中国 北方社会、民族与边疆问题,提供一种别样的视角。 刘秀称帝建立东汉政权之后,对外基本上采取忍让政策。之所以如此,出于两方 面的原因:一是刘秀一直忙于国内的统一事业和内部政务的治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 还腾不出手来管那么多外部事情。二是长期战争的消耗,国力十分有限。在此大前提 下,刘秀北方边务政策的基调便被匡定了。不过,在具体实施中,因边务对象的不同, 政策尚有一定的变化。 光武朝的北方边务,大体分作正北、西北与东北三个方面。 正北的边务主要针对匈奴。匈奴是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司马迁虽讲“其先祖 夏后氏之苗裔也”③,但实际上有关该族的起源及族属,迄今仍是中外学术界存在争 议的一个问题。早在战国秦朝时,匈奴已成为严重的边患,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以 抵御之。西汉一代,与匈奴时和时战,尽管自呼韩邪归附后,汉匈关系有较大的改 善,然而王莽时,又无端挑起战衅。对于新建的东汉政权,匈奴基本上持一种敌对 态度,除不断南下侵扰外,还支持彭宠叛乱,扶植卢芳建立傀儡政权。刘秀立足于 东汉初的现实情况,对匈奴采取以防守为主的羁縻政策,不断遣使通好,即便在匈 ①参看杨茂盛:《(两汉时期的边政与边吏)一书介评》,载《黑龙江民族丛刊》1997年第3期。 ②例如李三谋:《东汉王朝的边疆经略》,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3期;高荣:《东 汉西北边疆政策述评》,载《学术研究》1997年第10期;陈晓鸣:《筹边失当与东汉的衰亡》,载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③《史记》卷一一0《匈奴列传》。 刘秀北方边务政策评析 ·87· 奴骄踞“辞语悖慢”的情况下,亦“待之如初”①;而对匈奴人支持的割据势力则坚 决施以武力打击。光武一代的汉匈关系,虽有对立紧张、兵戎相见的一面,但自匈 奴南北分裂后,双方基本相安无事。特别是同南匈奴的关系,密切而友好。建武二 十六年冬,南匈奴徙居西河美稷(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直接为汉廷捍戍边疆。 西北的边务主要针对西域各国。西汉末,西域“自相分割为五十五国”②。王莽 时,贬去他们的王号,降为侯,“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③。匈奴势力乘机侵入, 掠有西域各国。所以光武朝的西北边务,并非防备西域各国的侵扰,而实际上是与匈 奴人争夺西域的斗争。从一定意义上讲,可视为前述正北对匈奴边务的扩大延续。史 载,“西域苦匈奴重敛,皆愿归汉”④。而当时西域崛起的莎车国,“浸以骄横,欲兼并 西域”⑤。其“重求赋税,数攻龟兹诸国,诸国愁惧”⑥。在匈奴与莎车的双重欺压下, 西域各国均把获救的希望寄托于东汉王朝。他们“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⑦,恳请派 都护,出兵保护。面对各国的请求,刘秀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为由,采取一种 放任主义的政策,明确表示:“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 在也。”⑧ 东北边务主要针对乌桓、鲜卑,其更远者还涉及东夷各族(主要包括夫余、高 句丽、东沃沮、岁、三韩乃至倭等)。乌桓与鲜卑本是古东胡族的两个分支。西汉 初,东胡为匈奴所灭,部分余类保聚乌桓山,遂以山名为号乌桓;原居于鲜卑山而 名日鲜卑的一支东胡人亦远逃辽东塞外与乌桓相接的地方。此后便出现了乌桓、鲜 卑与匈奴及中原王朝的极为复杂的多边关系。不过,从发展主流来看,乌桓、鲜卑 皆臣服于汉,不仅“岁时互市”、“保塞无事”⑨,并且为汉所用。像乌桓,早自西汉 即设置护乌桓校尉以监领之,光武朝继续这一做法,在上谷宁城(今河北万全)设 护乌桓校尉。而乌桓、鲜卑与汉帝国之间的武力争斗,虽不时有之,但始终只是支 流而已。需要指出的是,在东北边务中地处第一线的辽东郡,由于官得其人,遂为 保证东汉政府推行友好交往、为我所用的边务政策,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甚或 可以说是关键性的作用。 《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 《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