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教案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10教案设计.doc

第八单元(郭婧主备) 最美的花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5个,会认的字2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人种?你觉得他们一样吗?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全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和同学互学。   2.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   3.同桌互相读文,达到读准读通。 三、创设情景,引导理解诗文。   1.配乐范读,学生感受。   2.听完诗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   3.根据学生所谈引导学生体会世界人们平等相处,幸福平等的感情,并切入朗读。弄懂“你”、“我”、“他”指的是什么?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感情。 四、学生交流资料,描述自己所见全世界儿童在一起载歌载舞的情景。 五、总结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有感情朗读诗文体会感情。   2.指导学生会写5个生字和有关的词。   3.背诵全诗。 导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今天继续学习《最美的花束》一文,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全诗。    2.师生共同评价。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5.自读全诗,练习背诵。    6.指名学生背诵。 二、引导学习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填一填,会用________和________ 一样________。说一句话。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1.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提出难写的字。    2.教师示范:冠、漆。引导学生说出怎样记住这个字。    3.对于“冠”,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呢?    4.学生练习写字。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元帅的故事 第一课时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爱戴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扁担图,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板书:扁担)指生认读。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谁的扁担吗?补全课题:朱德的扁担,指生认读。齐读课题。 2、指生介绍朱德,师进行补充。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课题为“朱德的扁担”,他用这根扁担做什么吗?(挑粮上山)为什么要挑粮上山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3、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观察这根扁担,你发现了什么?(朱德记)他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呢?(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 体会“藏” 1、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战士们为什么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1)朱德同志是军长,他都要忙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学生看图片试着说一说。) (2)教师小结:是啊,清晨,当战士们还在睡梦中时,朱德同志可能已经在察看地形,进行作战布局,布署一天的任务。白天,他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和战士们一起耕田种地。晚上,当战士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思考,研究战略,可能一工作就会到天明,他的工作这么忙、这么苦,却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呢? 3、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体现挑粮累的句子  课件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1)五六十里:单靠两只脚要走上以整天!路远吗?谁来读好这个数字? (2)山高路陡:什么是山高路陡呢?(课件出示“山高路陡”的井冈山,学生想象:这样的路会怎么难走呢?谁来读出山的高,路的险?指名读。    体会“同甘共苦” 过渡: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争着去,抢着去,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也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课件出示插图) 1、看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

文档评论(0)

shbky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