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脉象比类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帝内经》脉象比类探讨.doc

《黄帝内经》脉象比类探讨 廖华君 傅斌 章金宝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抚州 344000) 摘要:文章首先将《黄帝内经》脉象的比类分为三部分:比类静态、比类动态和比类状态,然后逐一对其进行阐发论述,最后得出《黄帝内经》脉象比类具有三大特点的结论,并认为后世学者应运用象思维的思维方式学习《黄帝内经》的脉象。 关键词:黄帝内经:脉象:基础理论研究 《黄帝内经》是奠定我国医学体系的经典著作,其脉学的内容可谓集古代脉学之大成,脉象的比类可谓是后世表达方法的渊薮。脉象至微至精,其形象的把握全在于诊脉者手指感觉的敏锐及内心之灵巧,因而即使脉象在心中清朗如星,毫厘可辨,却难以用语言将其描述明白;即便能用语言讲得通透,却不易将其完全清晰表达于文字。初唐书法家孙过庭云:“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1]古人有学禅不以文传之说,认为禅学乃为形而上之事,全凭学者的灵机领悟,而不能从语言文字中学得,故有“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从纸上学妙法,万笔醮干洞庭湖”之诗流传千年。脉理幽微,展转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亦与禅学同理,清人周学霆有《三指禅》一书,以至精之心论至微之理。正因为脉象难以言传,但脉象精微又不能不传,所以古人创造式地运用了许多比喻来表达脉象,这便是《黄帝内经》鲜明的脉学特点。 1.脉象比类静态 静止不动的物体视之可见,触之可得,可以传达全方位的信息,常用来表达脉象相对简单的形态。因此这种比喻的方式比较容易理解,只要知道所类比物体的形状、大小、长短、软硬、滑涩等因素,便能明白其所指的脉象形状。 1.1鸡羽 《素问·平人气象论》言:“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不上不下,脉来似浮非浮,似沉非沉,不如厌厌聂聂之轻小;鸡羽质轻虚,按之中央坚实,两边虚软,虚软中有沉着之象,不像榆荚那般轻虚而浮,故以之比喻肺之病脉。杨上善云:“按于毛脉,如人以手摩循鸡翅之羽得于心者,以为肺之病脉也。”[2] 1.2乌喙、鸟距 《素问·平人气象论》云:“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杨上善云:“按脾脉来,坚尖聚兑而不相离,上触人指,如鸟喙,如水流动,如屋漏之滴人指,脾脉死候也。”[2]张介宾:“坚锐不柔也。”[3]鸟之喙极其坚硬,失却柔和之象,以此形容脾之真脏脉。 1.3刀刃、琴弦、弓弦 《素问·玉机真脏论》言:“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素问·平人气象论》言:“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肝脉正常的脉象本是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微弦而有胃气,而真脏脉则呈现脉之内外皆急促,用指按之犹如以手触摸刀刃、琴弦、弓弦之感,是脉弦至极端之象。杨上善云:“如以衣带盛绳,引带不引绳,即外急也;引绳不引带,即内急也;绳带俱引,即内外急也。今真肝脉见,中外皆急,如人以手犹摩刀刃,中外坚急,令人洒淅寒也。又如以手按瑟弦,急不调耎者,此无胃气,即真肝脉也。”[2] 1.4丸泥 《素问·大奇论》言:“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丸泥,是用泥土做成的丸子,成球形,质地粗糙,以此比喻胃气将败的脉象呈现坚强短涩之形。张志聪云:“丸泥者,如泥丸而不滑也。胃为阳土,位居中央,其性柔,其体圆,故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盖往来流利如珠曰滑,如丸泥者,无滑动之象,胃将死败之征也。”[4] 2.脉象比类动态 简单易了的脉象用静止的物体类比即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但是对于复杂的脉象往往掣肘,所以此时需要更为形象具体的动态描绘。古人想到了用某些物体的动态变化来对其进行描述,从而让学者能更为真实地得知脉象的具体形象。与上面使用静止物体类比脉象的方法相比,动态的描述显然更为复杂、抽象,需要作者具备更丰富的想象力与更高超的象思维能力。 2.1落榆荚 《素问·平人气象论》言:“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榆荚也叫榆钱儿,是榆树的种子,因酷似古代串起来的麻钱儿,故名榆钱儿。既可看到它的从容动态,又能发现它与其他诸如鸡毛、杨花、柳絮等飘落有其一定力度的重实感…如屋之漏,如水之流。”如屋之漏者,形容脉来至数不匀,时快时慢,滴漏不止,有如雨水从空漏的屋顶逐滴而下的情形;如水之流者,形容脉来急速不止而有连贯之势,以至无法将脉搏跳动的前后次序分开,有如江河中湍急的水流之不止之态。两者均说明脉象至数极乱,丝毫没有胃气的死脾之侯。 2.3鱼游 《素问·脉要精微论》言:“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春天阳气始长,气血逐渐外露,脉象轻虚而滑,稍稍浮露于外,但冬寒余气尚在,故脉象不至于过分表露,好似鱼儿在水波中游动的情形,以此来形容春季脉象的深浅度。 2.4涌泉 《素问·大奇论》言:“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涌泉,泉水从泉眼里奔涌而出,连续不绝,出而不返之态。王冰云:“如涌泉者,言脉汩汩但出而不返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