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doc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20(19) 25(22.4) 40(37.5) 50(45) 80(75) 混凝土含气量(%) 5.5 5.0 4.5 4.0 3.5 注:括号内数值为《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中标准筛的尺寸。 4.3.3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宜以溶液掺加,使用时加入拌合水中,溶液中的水量应从拌合水中扣除。
4.3.4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配制溶液时,必须充分溶解后方可使用。
4.3.5引气剂可与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复合使用。配制溶液时,如产生絮凝或沉淀等现象,应分别配制溶液并分别加入搅拌机内。
4.3.6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含气量。当材料、配合比、或施工条件变化时,应相应增减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的掺量。
4.3.7检验掺气剂及引气减水剂混凝土的含气量,应在搅拌机出料口进行取样,并应考虑混凝土在运输的振捣过程中含气量的损失。对含气量有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施工中应每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现场检验。
4.3.8掺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及搅拌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出料到浇筑的停放时间也不宜过长,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振捣时间不宜超过20s。
5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
5.1 品 种
5.1.1 混凝土工程中可采用下列缓凝剂及缓凝减水剂:
1 糖类:糖钙、葡萄糖酸盐等;
2 木质素磺酸盐类: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等;
3 羟基羧酸及其盐类:柠檬酸、酒石酸钾钠等;
4 无机盐类:锌盐、磷酸盐等;
5 其他:胺盐及其衍生物、纤维素醚等。
5.1.2 混凝土工程中可采用由缓凝剂与高效减水剂复合而成的缓凝高效减水剂。
5.2 适 用 范 围
5.2.1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可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炎热气候条件下施工的混凝土、大面积浇筑的混凝土、避免冷缝产生的混凝土、需较长时间停放或长距离运输的混凝土、自流平免振混凝土、滑模施工或拉模施工的混凝土及其他需要延缓凝结时间的混凝土。缓凝高效减水剂可制备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5.2.2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宜用于日最低气温5℃以上施工的混凝土,不宜单独用于有早强要求的混凝土及蒸养混凝土。
5.2.3 柠檬酸及酒石酸钾钠等缓凝剂不宜单独用于水泥用量较低、水灰比较大的贫混凝土。
5.2.4 当掺用含有糖类及木质素磺酸盐类物质的外加剂时应先做水泥适应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2.5 使用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施工时,宜根据温度选择品种并调整掺量,满足工程要求方可使用。
5.3 施 工
5.3.1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进人工地(或混凝土搅拌站)的检验项目应包括pH值、密度(或细度)、混凝土凝结时间,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应增测减水率,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
5.3.2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的品种及掺量应根据环境温度、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运输距离、停放时间、强度等来确定。
5.3.3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以溶液掺加时计量必须正确,使用时加入拌合水中,溶液中的水量应从拌合水中扣除。难溶和不溶物较多的应采用于掺法并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30s。
5.3.4 掺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浇筑、振捣后,应及时抹压并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湿,终凝以后应浇水养护,当气温较低时,应加强保温保湿养护。
6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
6.1 品 种
6.l.1 混凝土工程中可采用下列早强剂
1 强电解质无机盐类早强剂:硫酸盐、硫酸复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氯盐等;
2 水溶性有机化合物:三乙醇胺,甲酸盐、乙酸盐、丙酸盐等;
3 其他:有机化合物、无机盐复合物。
6.1.2 混凝土工程中可采用由早强剂与减水剂复合而成的早强减水剂。
6.2 适 用 范 围
6.2.1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适用于蒸养混凝土及常温、低温和最低温度不低于—5℃环境中施工的有早强要求的混凝土工程。炎热环境条件下不宜使用早强剂、早强减水剂。
6.2.2 掺入混凝土后对人体产生危害或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化学物质严禁用作早强剂。含有六价铬盐、亚硝酸盐等有害成分的早强剂严禁用于饮水工程及与食品相接触的工程。硝铵类严禁用于办公、居住等建筑工程。
6.2.3 下列结构中严禁采用含有氯盐配制的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
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 相对湿度大于80%环境中使用的结构、处于水位变化部位的结构、露天结构及经常受水淋、受水流冲刷的结构;
3 大体积混凝土;
4 直接接触酸、碱或其他侵蚀性介质的结构;
5 经常处于温度为60℃以上的结构,需经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