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保健与压力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心理保健与压力管理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唐红波 副教授 推荐书目 唐红波编著《心理卫生》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许思安、唐红波主编《教师心理保健》广东省出版集团,2007 引入:什么是健康? 1948年,WHO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1989年,WHO在宣言里把健康定义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健康标准 身体健康方面: 1)吃得快; 2)便得快; 3)睡得快; 4)说得快; 5)走得快。 健康名言 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吴阶平) 健康是金。(1953年“世界卫生日”主题语) 健康是富人的幸福,穷人的财富。(美国哲学家欧文语) 钟南山的养生经 作息:不熬夜,晚上11:30睡,早上7:00起床。中午小睡半小时。 饮食:不挑食,不抽烟,不喝酒。每餐一定多吃蔬菜。 运动:再忙也在跑步机上跑上10分钟 心态:以前脾气不太好,现在更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提倡学会享受生活中的三种快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主要问题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有何意义? 三、心理健康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四、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五、如何管理与应付压力?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既自我快乐又适应环境的良好心理状态。 某女大学生的遗书分析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心理健康标志: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台湾学者黄坚厚(1982)提出4条标准 (1)心理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能从工作得到快乐; (2)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能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正面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常多于反面态度(如仇恨、怀疑、憎恶等); (3)心理健康的人是有自知之明的,能悦纳自己,并进而发展自己; (4)心理健康的人是对现实环境适应良好的人。 台湾学者曾文星、徐静(1987): (1)对自己有信心,对自己的人生抱有希望。 (2)关心家庭,喜欢有亲近的人。 (3)喜欢自己的工作,满意自己的成就。 (4)保持广泛的兴趣与活动。 (5)能发挥自己的潜在优点,也能利用机会。 (6)知道自己的短处,也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 (7)能接受失败、挫折,并且愿意面对困难、正视困难。 (8)能接受环境的变化,并适应之。 (9)时时充实自己,促进自我成长与成熟。 (10)会享受人生,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意义。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意义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工作绩效、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密切相关。 1、对个人、家庭的意义 从防治心理疾病的层面看 从提高心理素质的层面看 2、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1.在美国,6%—8%的教师有适应问题,30%—40%有明显严重的焦虑和精神紧张。职业倦怠非常普遍。 2.在中国,7.6%—23.2%的教师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男教师以焦虑和强迫为主,女教师以人际敏感、偏执、抑郁为主。 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1.情绪方面:突出的情绪有压力感、紧张和焦虑、烦躁与厌恶、疲劳与受挫感。 2.行为方面:主要表现有控制不住发脾气和攻击性行为,部分有酗酒、服药、暴饮暴食等不良行为,个别老师自杀。 3.心理生理方面:包括失眠、神经衰弱或偏头痛、腰腿痛等心身疾病。少数出现强迫症、抑郁症和妄想症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 1、生物因素 遗传 、体质 、疾病 2、心理因素 早期经验、人格特征、心理冲突、认知模式 3、社会因素 家庭、学校、单位、生活事件、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天气、空气质量、噪声、拥挤、色彩) 你是A型性格的人吗? 四、自我心理保健(个体心理卫生原则) 1、认知合理积极 2、自我意识良好 3、人际关系良好 4、乐于参加劳动 5、生活方式健康 6、善于调节情绪 1、认知合理积极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A—B—C理论: 他认为,一切错误的思维方式或不合理的信念是心理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症结。 A 诱发性事件 B 信念 C 情绪与行为的结果 我们的烦恼不是源于我们的遭遇,而是源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认知合理 即认知与客观现实相符,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 主要包括:合理要求、合理判断。 合理要求 不合理认知的一个最常见的特征是绝对化要求,即从主观意愿出发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进行推理和判断,常与“必须”、“应该”这类词连在一起。这种思维方式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条件和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