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研究.doc
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研究
摘要: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早在神农、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都有饮茶和茶的相关知识。中国茶叶的传播也分为国内和国外两条路线。中国茶的发展史、制茶史、饮茶史都源远流长。茶叶分类也有十种分类方式。茶具的也含有深邃的道理和文化。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有丰厚的思想基础,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和道教、佛教的精华。
关键词:茶起源、茶发展史、制茶史、分类、茶具、宗教哲学
一:茶之起源
1、神农时期 据陆羽《茶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意思是早在神农时期,人们就采集茶树的叶子作为饮料,至周公时期便有记载。
2、西周时期 晋·常虞《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国境内“国有芳翳香茗”。这一记载表明西周时候就有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春秋战国时期 陆羽在其《茶经》中,根据《尔雅》和《晏子春秋》两书对有关茶事的记载,把传说的两书作者周公和晏婴列为我国最先知道饮茶的人。
4、秦汉时期 公元前308——前206年,饮茶和茶有关的知识开始有巴蜀向外传播。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饮茗之事。”即认为我国茶叶作为饮料开始于秦汉时期。
二、茶的传播史
1、茶在国内的传播
1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先秦两汉) 2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成为茶业中心(三国两晋) 3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茶业的发展(东晋南朝) 4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茶业生产和技术中心(唐代) 5茶业重心由南向东转移(宋代)
2、茶在国外的传播
朝廷在沿海的一些港口专门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包括茶叶贸易,准许外商购买茶叶,运回自己的国土。宋、元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增加到八九处,这时的陶瓷和茶叶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尤其在明代,政府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曾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他游遍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直达非洲东岸,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经济联系与贸易,使茶叶输出大量增加。在此期间,西欧各国的商人先后东来,从这些地区转运中国茶叶,并在本国上层社会推广饮茶。清朝之后,饮茶之风逐渐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其茶种源于中国。到了19世纪,我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1886年茶叶出口量达268万担。西方各国语言中“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地与我国茶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三、制茶史
1、从生煮羹饮到晾干收藏 2、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3、从团饼茶到散叶茶 4、从蒸青到炒青 5、从绿茶发展到其他茶类
四、茶叶的分类
我国对于茶的类别之区分,众说纷纭。有的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压紧茶和速溶茶几大类;有的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将茶叶分为毛茶和精品茶两大部分,其中毛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五大类,将黄茶归入绿茶类;成品茶包括精制加工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有的还从产地划分将茶叶称作川茶、浙茶、闽茶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一般只是俗称。还可根据生长环境来分: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依科学之分类,可分以下几类,详述如下:
1、依制造发酵程度分类:红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包种茶、青茶、白茶、绿茶。2、依制造凋萎程度分类:凋萎茶、不凋萎茶。 3、依产茶季节分类: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4、依制茶形状分类:散茶、条茶、碎茶、圆茶、正茶、副茶、砖茶、束茶。 5、依制造程序分类:毛茶、精茶。 6、依熏花种类分类:花茶、素茶。 7、依茶数品种分类:青心乌龙、青心、台茶十二号、台茶十三号、硬枝红心、大叶乌龙、铁观音、四季春、青心柑仔、黄柑等。 8、依产茶地分类:高山茶、平地茶。 9、按焙火程度分类:生茶、半熟、熟茶。 10、按茶色不同分类: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
五、茶具的概念及种类
茶具,古代也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经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有“烹茗尽具,已而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处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竟日执持茶具。”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曰:“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消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是指茶壶、茶杯这类饮茶器具。事实上现代茶具的种类是屈指可数的。但是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指更大的范围。按唐代文学加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荀、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种茶的凹地。“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说:“茶人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