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本文在梳理和批判传统哲学存在论的基础上,阐发和突显出马克思哲 学的实践生存论转向对传统抽象存在论的批判和颠覆作用,以及在当代哲 学存在论范式转型中做出的开拓性贡献。全文共分为三部分来进行阐释和 论证: 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对传统哲学存在论的延续和发展轨迹进行了历史 性梳理和批判。发端于古希腊时期的存在论与生存论之间存在着原初的融 通;但自柏拉图以来,存在论的生存论意蕴却逐渐丧失了,存在论脱离了 现实的生活世界,而变成纯粹思辨的、超验的、实体性的哲学形态——实 存论或抽象存在论。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使哲学由古代的存在论哲 学形态转换到近代的认识论哲学形态,虽然哲学的形态或重心发生了转 移,但认识论依然是以近代的实存论作为其哲学基础,近代的实存论由于 得到知性的支持和超验文化传统的支撑而变得越来越敌视人了,其固有的 实体性的和知性化的思维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人们的头脑和观念 中,成为影响和禁锢人们思想认识的无形牢笼,从而造成人们对事物和人 本身的认识的残缺不全、肢离破碎,使人的认识带有极大的局限性和片面 性。 因而,破解近代西方哲学的实存论传统和其固有的思维方式的藩篱, 寻求与开辟通向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的生命、生存的途径,便成 为哲学史留给后人的重大理论课题。马克思哲学从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到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再到实践的唯物主义,经历了两次转向,发现 了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是整个生活世界的基础和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从 而为马克思哲学的创立及其实践生存论转向找到现实的理论支点和依据。 第二部分:马克思转学的实践生存论转向其实质是本体论的转换,即 从传统的抽象本体论向实践本体论或实践生存论的革命变革,这一变革使 哲学研究的对象从天国降到人间——现实的生活世界,把人的实践活动作 为理解整个世界的基础,从而突显出了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意蕴。相对于 物质本体论而言,把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理解为实践本体论才能够更好地 克服传统哲学的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的二元对立以及形而上学的思维方 式;只有以实践作为整个世界的本体,才不会把自然看成是与人相对立的 异在,而是当作人的“无机身体”或使自然成为人,从而赋予自然以某种主 1 体性或主体地位,并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对话关系;同时,只有以实践作为 整个世界的本体,才能敞开马克思哲学的社会历史维度和人类性视野,构 筑起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的生存论结构。近代哲学的本体论与认识论 是粘连在一起的,存在论的理论结构被纳入认识论的理论框架中或通过认 识论哲学显现出来,并由于得到知性的支持而使存在论的生存论意蕴被遮 蔽或消解了,存在论由此成为认识论的依附性理论。马克思哲学不仅在本 体论上扬弃了近代哲学的实存性的思维方式而且在认识论上克服了知性 化的思维模式;贯穿于整个马克思哲学体系的实践观使原本内涵于存在论 中的生存论维度重新呈现出来。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生存论转向把人这一历史主体从“实体”、“理性”和 “上帝”的魔咒中解救出来,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赋予了自然某种 主体性,使自然成为人的“无机身体”或成为“人”。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的 关系不再是一种外在的对立关系,而应当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主体间性关 系。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看成是唯一的、孤独的存在者,而把自然当 作人类征服的对象、异己的存在;在战胜一个个异己的力量后,人类陶醉 了,上帝死了,人类理性膨胀为工具理性、技术理性,并由此产生了一系 列的社会危机、生态危机。因此,克服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走向共生, 使人不再是“存在者”无情的主宰,而成为“存在者”的牧者,便成为马克思 哲学实践生存论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三部分:揭示和澄清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生存论转向与现当代西方哲 学生存论的关系,突显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生存论转向的当代意义,即启动 和引导着当代哲学存在论范式的历史性变革。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各种转向 其实质是生存论转向或存在论转型,这种转向或转型可以看成是对传统实 体本体论哲学范式的一种反叛和颠覆,试图用“生活世界”来消解传统哲学 那种主客对立的、先在的、独断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摧毁那个隐 藏在事物背后的永恒的、自在的、绝对超感性的“实体”,把人们的目光拉 回到人的“生活世界” 中来。 由于现当代西方哲学没有把哲学真正建基于人的现实生活的本源处 ——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造成了两种“生活世界”观的对立即知 性的生活世界与意义的生活世界的对立,把人理解为非理性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财产保险案例分析保险考研[精品].pptx VIP
- 财产保险案例分析保险考研.ppt VIP
- 2025年税务检查重点趋势分析及涉税风险防控.pdf VIP
- 财产保险案例分析和计算题 .pdf VIP
- 财产保险案例与分析.docx VIP
- SBT 10532-2009沐浴企业等级划分技术要求.pdf
- 江西省上饶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测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人工智能技术在特殊教育融合教育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规程DB34∕T 4010-2021》知识培训.pptx VIP
- DLT741-2023年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