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防制监测资料.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民小学2011年病媒生物防制 监测方案与结果 一、目的 准确地掌握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病媒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和控制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 二、内容与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校园、厕所为我校鼠密度监测点,应结合本校情况选择监测地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地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环境之间距离应大于0.5km。 2.监测时间 每月监测一次,雨天顺延。 3.监测方法 采用夹夜法。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1只,超过100m2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1只。室外直线布夹,每5m布夹1只。三个类型监测点每月室内外分别布放100个有效夹(夜)。监测前做好宣传、告知,防止误伤儿童和动物。 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用《鼠密度监测记录表》(附表1)记录鼠种、性别、体重,并记录布夹总数、回收夹总数、无效夹总数、捕获鼠数等。 4.鼠密度统计 鼠密度(捕鼠率)(%)=捕鼠总数(只)/有效夹总数(只)×100%; 有效夹数=布夹数-无效夹数。 上列公式中,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若已击发的鼠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该夹计入有效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二)蚊密度监测 1.成蚊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教室、厕所4处,进行成蚊密度监测。 (2)监测时间 每月监测二次,两次的监测间隔不得少于15天,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延。 (3)监测方法 采用诱蚊灯法。每处布放诱蚊灯1个,监测时间从本地日落20分钟后开始,诱集6小时以上,第二天,将集蚊盒从诱蚊灯中取出,对捕获蚊虫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并分别将每盏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附表2),并记录当时主要气象数据(气温,湿度,风力)。 (4)成蚊密度统计 成蚊密度(只/小时)=捕获蚊虫数/(捕蚊时间×灯数) 2.白纹伊蚊诱蚊诱卵指数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厕所、实验室、办公室为主要监测点。 (2)监测时间 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3)监测方法 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实验室楼道布放15个诱蚊诱卵器,厕所布放10个诱蚊诱卵器,连续放置四天,第四天检查、收集诱到的成虫及蚊卵,将每个诱蚊诱卵器的监测结果填入《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监测表》(附表3),并记录调查期间平均气温和降雨情况。 (4)诱蚊诱卵指数统计 诱蚊诱卵指数=阳性诱蚊诱卵器数/回收诱蚊诱卵器数×100 3. 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监测 (1) 监测点的选择 所有学生实验室为调查点;另选教室各1个为调查点(按每10米折算为1户计算),共调查10处以上。 (2) 监测时间 实验室每年5、7、9、11月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教室每年4、6、8、10、12月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厕所每年4、6、8、10、11月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3)监测方法 采用入户及外环境调查方法,调查白纹伊蚊的孳生地及孳生情况,将每处调查结果填入《白纹伊蚊幼虫孳生地调查表》(附表4),并记录调查期间平均气温和降雨情况。 (4)布雷图指数统计 布雷图指数(BI)=伊蚊幼虫及蛹阳性容器数/检查房屋数×100 房屋指数(HI)=伊蚊幼虫及蛹阳性房屋数/检查房屋数×100 容器指数(CI)=伊蚊幼虫及蛹阳性容器数/检查容器数×100 (三) 蝇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厕所为我校蝇密度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2.监测时间 每月监测一次,雨天顺延。 3.监测方法 采用笼诱法。每处布放1个诱蝇笼,每次放置6小时,上午9-10时布放,下午3-4时收回,收笼后,用乙醚或氯仿杀死捕获蝇类,并对捕获蝇类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并分别将监测结果填入《蝇类监测记录表》(附表5),并记录监测当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湿度,风力)。 4.成蝇密度计算 成蝇密度(只/笼)=蝇只数/笼数。 (四)蟑螂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校园为我校蟑螂密度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2.监测时间 每月监测一次。 3.监测方法 采用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纸调查,每盒用甜鲜面包为诱饵(2克/片),每处布放20张粘蟑纸。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捕纸必须更新。 对捕获蟑螂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将粘捕到的蟑螂种类和雌、雄成虫或若虫数填入《利民小学蟑螂监测记录表》(附表6),并同时记录回收的粘蟑纸总数。 4.蟑螂密度和侵害率计算 蟑螂密度(只/张夜)=捕获蟑螂总数(只)/回收的粘蟑纸数(张) 侵害率(%)=阳性粘蟑纸数/回收的粘蟑纸数×100% 上列公式中,捕获蟑螂总数是指粘蟑纸粘捕到成、若虫总数。 (五)蚤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校园为我校蚤类密度监测点。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