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接受性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笔者提出了四种解决方案:(1)意义分析:通过
对汉语条目和目的语译文意义的深层次分析,更好地理解源语、更准确地运用目
的语;(2)逆向翻译:词典编纂者反其道而行之,扬长避短,发挥母语优势,把
地道的英文翻译为准确地道的汉语,作为源语条目,原来的英文就成了译文;(3)
因特网协助下的汉英词典翻译:因特网超强的查询、验证以及对条目和译文进行
深度考察的功能使其成为辞书编纂与翻译的利器;(4)加强词典编纂者与目的语
审校者的合作。关于新词的翻译,笔者讨论了汉语中新词的定义、构成方式及翻
译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保译文可接受性的四点建议:(1)译文应该符合
英文的表达习惯;(2)译者必须考虑到文化因素;(3)译文必须在内涵意义上与
源语条目对等;(4)译文必须政治上正确。此外,由于新词的翻译方式多种多样,
如何评判译文的可接受性也众说纷纭,笔者对《新华新词语词典》中的大量翻译
做了批判性研究,以加深读者对新词翻译的感性认识。
第四章讨论场合性与汉英词典的翻译问题。场合性强调信息在特定语境下的
特定意义。就汉英词典而言,在这个主题下可讨论以下问题:(1)汉英词典翻译
中的语境问题;(2)条目翻译中的语义互补问题;(3)如何体现条目及译文中所
包含的语法信息问题;(4)用法栏目的设立问题。语境与翻译息息相关。为了更
好地理解和翻译源语条目,译者有必要重建语境。所谓重建语境,是指译者在确
定某个条目的译文时,在头脑中早已构建了该条目的一条或几条语境信息,通过
综合不同语境中的译文,得出最终译文。语境重建是一个下意识的行为,有时译
者也不自知。提出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词典译者从此可以将无意识的行为转化为
有意识的行为,从而把翻译工作做的更好。当然,译者所重建的语境必须合乎汉
语逻辑,准确地道,而且还必须具有代表性。第二个问题是汉英词典翻译中的语
义互补问题。由于汉英语的差别,汉语条目的意义往往需要两个或多个英文对应
词共同来表达,每个对应词只表达了该条目的部分意义,但多个译文综合则基本
表达了该条目的完整意义。对读者而言,这些对应词构成了语境信息,帮助他们
更好地理解源语和译语的差别。第三是如何体现条目和译文中所包含的语法信
息。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是在外向型汉英词典中体现汉语条目的语法信
息,二是在内向型汉英词典的条目译文中体现译文的语法信息。前者为读者提供
了语境,使其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源语条目及其译文。后者则大大方便了译者,
使他们不必再去查询英文词典。最后一个问题是汉英词典中设立译文用法栏目的
问题。编纂者如能从词典使用者的需要出发,对英文对应词中的一些难点、易混
淆的问题以用法栏目的方式加以解决,词典的实用性则会大大提高。当然,汉英
词典中用法栏目的设立将是一个崭新的尝试,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大胆合理的借
鉴。笔者就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提出了一些问题,供辞书编纂者思考。
第五章讨论互文性与汉英词典的翻译。笔者认为,汉英词典条目的百科性特
征决定了其理解和翻译的互文性。本章主要讨论两个问题:(1)汉英词典中的文
学例证问题,(2)词典的继承和创新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以翻译
为己任的大型汉英词典应尽量避免使用文学例证,因为这些例证既不实用,又具
有很强的互文性,编纂者如费尽心血去翻译,往往会弄巧成拙,得不偿失。鉴于
词典作为“标准书”的特点,不妨采用一些实用的例证。此外,由于互文性关心
的是文本闯的关系问题并宣称“作者之死”及“剽窃的文学”(陈永国,1993),
所以有必要考虑汉英词典之间就翻译而言是如何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地,以及这
种借鉴的合法性问题。词典间需要相互借鉴,这是常识,但不当的“借鉴”就会
沦为剽窃。笔者并不反对合理的借鉴,但现实中,有些编者以“互文性”为借口,
对其他同类词典的译文不加甄别、盲目抄袭,结果是以讹传讹,损害了读者的利
益。有鉴于此,笔者认为,首先,译者在借鉴时要对同类词典中的译文详加甄别,
确信正确无误时方可借用。其次,译者要勇于创新、在参考同类词典译文的基础
上创造出更佳译文。
词典中,意图性体现为词典编纂者的意图在词典中的物化和执行。词典编纂者的
意图可能具有多样性,但一个共同的意图肯定是尽力增加词典的实用性。然而,
这个原则在词典编纂实践中却屡屡被忽略。当今汉英词典界盛行两种编纂原则,
一是词典越大越好;二是认为一本词典可以包打天下,解决各种读者的需求。对
这两种违背词典实用性的编纂思想的批判引起了笔者对两个问题的思考:(1)词
典划分应以何为基础?(2)各类词典中翻译行为有什么特殊性?笔者借鉴
类汉英词典、协助英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八年级上名著《红岩》第10章(讲练测).docx VIP
- 表面处理技术在高端装备制造中的应用与挑战报告2025.docx
- 汪曾祺《钓鱼大夫》阅读答案试题解析理解 .pdf VIP
- 家庭反暴强制报告制度及服务流程.docx VIP
- 聚醚多元醇企业标准.pdf VIP
- 八年级上名著《红岩》第11章(讲练测).docx VIP
- T_CIATCM 093—2020_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团体标准远程会诊系统建设指南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pdf VIP
- 八年级上名著《红岩》第12章(讲练测).docx VIP
- 2025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31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边坡位移监测记录表.xls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