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怀琛《中国寓言研究》的学术史意义.pdf

胡怀琛《中国寓言研究》的学术史意义.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胡怀琛 《中国寓言研究》的学术史意义 李鸿渊 内容提要:1930年出版的胡怀琛著 《中国寓言研究》,以中国寓言的纵向发展 和世界各 国寓言的横向交流为线索,对寓言的文体概念、功用及产生、演变,作 了较 为系统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3-然,作为拓荒之作,它还存在一些不足。 关 键 词:现代学术史 中国寓言研究 寓言史 胡怀琛(1886~1938),原名有怀,字季仁,安徽泾县人。后改名怀琛,字寄尘,别号秋山。幼 习四书,七岁能诗。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游学上海,就读于育才中学,喜读徐光启、利玛窦 等人的书籍,思想倾向进步。毕业后以卖文 自给,终 日笔耕,勤奋好学。宣统元年(1909年)任 《神州 日报》编辑。次年,与其兄胡朴安一同参加南社。辛亥革命时,协助柳亚子编 《警报》,遂 结金兰之契。不久人 太《平洋报》任编辑。后来,柳返里,胡即代其任文艺栏 目编辑,直至该报 被勒令停刊。1916年任京奉铁路编译局科员,半年后辞职南归。1917年后,历任广益、进步、 文明、商务等书局编辑,又先后在中国公学、沪江大学、国民大学、持志大学、正风学院等校担 任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史等课程。这时,他的研究涉及哲学、文学、地方志、目录 学、考据学、佛学等多个领域,著述甚丰。同时,从事小说创作,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之 一;还创作了大量新诗,曾因给胡适改诗而名噪一时。20至30年代初,他在文学研究方面出 版的著作主要有 《(尝试集)批评与讨论》、《中国文学通评》、《中国诗学通评》、《诗学讨论集》、 《中国八大诗人》、《中国文学辨证》、《中国文学评价》、《中国文学史概要》等。1932年后,任上 海通志馆编纂。此时,他在语文教学方面出版了20余种教学参考书和普及读物,对规范语文 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此外,还出版有 《中国小说研究》、《中国小说的起源及其演变》、《中 国小说概论》等。胡怀琛不仅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文学家,而且是一位具有民 族气节的爱国人士。上海沦陷后,他忧愤交加,一病不起,于 1938年 1月逝世。 胡怀琛在民间文学方面的研究,也颇有成就。民间文学向来不为传统文人所重视,胡则 很早就致力于歌谣及寓言的研究,著有 《中国民歌研究》、《中国寓言研究》、《民间文艺书籍的 调查》等。此外,他的 托《尔斯泰与佛经》、佛《学寓言》等著作,也与寓言研究有关。《中国寓言 研究》 书,1930年 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正文84页,约2.5万字。尔后不见有重印。全 书共分八章,以中国寓言的纵向发展和世界各国寓言的横向交流为线索,以中国寓言为主, 对寓言的文体概念、功用及产生、演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寓言作为文体概念的定义 从先秦到清末,我国有许多寓言作品问世,并产生深刻的影响。但被今人称为 “先秦寓 ① 文中所引胡怀琛言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78 胡怀琛 《中国寓言研究》的学术史意义 言”的大批作品,在当时既没有独立成篇的作品存在,也没有 “寓言”这种专门的文体概念。那 时所谓的 “寓言”,不过是诸子进行说理论辩的例证。“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 《庄子 ·寓言》篇 中:“寓言十九,籍外论之。”释《文》日:“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信。”可 见,这时的 “寓言”仅是论说的一种表达方式,并没有被视为一种文体。二千多年来,寓言虽然 客观存在,但都不是以“寓言”的称谓出现的。 韩《非子》大量的寓言集中在 《说林》、储《说》篇 里,称之为 说“”。刘向在OJJ录》里称 “寓言”为 偶“言”,认为 “偶言者,作人姓名,便相与语”,就 是假设两个人,给他们起个名字,然后让他们对话,把道理讲出来。刘勰 《文心雕龙 谐·隐》篇 把 “一呜惊人”、海“大鱼”等寓言归进 “谐隐”一类,在他看来,“寓言”当为 “谲譬以指事”的 “隐 言”。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将古印度佛教经典中的寓言翻译为 譬“喻”,如 《百喻经》、《杂譬喻 经》等。唐宋以后的寓言,也多被作者名日 说“”、“戒”、“言”等。历代寓言不仅没有统一的称 谓,作为独立的文学品种也是不算早的。直到柳宗元写出 《三戒》,中国寓言史上才出现第一 次 自标篇名、独立成篇的作品。天启五年(1625),西安刊行了第一个 《伊索寓言》的汉语选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