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雞黍約到菊花約一個死生交故事的中日敘述比較.pdfVIP

從雞黍約到菊花約一個死生交故事的中日敘述比較.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東華漢學》第7 期;頁 165-216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2008 年6 月 1 ∗從雞黍約到菊花約 ──一個死生交故事的中、日敘述比較 * 劉苑如 【摘要】 中、日兩國的怪異小說常將人間的生存價值,善巧地託喻於日常事 物之中,以此反省人性。誠如友倫作為一種普世性的人倫法則,就在日 本著名鬼怪物語小說家上田秋成(うえだ あきなり ,1734-1809 )的筆 下,將從洪楩、馮夢龍(1574-1646 )的〈范巨卿雞黍生死交〉改編為 〈菊花の約〉,經由同一人情故事,而各自蘊含兩個民族的生死觀、倫 理觀。在此擬追溯此一死生交故事系列間文本、副文本與修訂本的變化 關係,剖析其文本敘述透過不同的改寫策略,展現不同時空的時代特色 和人情義理。 關鍵詞:友誼、馮夢龍、上田秋成、雞黍、菊花 、中日比較文學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1 本文初稿曾於2008年3月28 日宣讀於台灣大學文學院舉行的「第二屆日本漢 學會議」,承蒙京都大學川合康三教授賜教講評,針對中日菊花文學的傳承、 范式忘約和「情」的重要性等問題加以補充,謹致謝忱。另外兩位匿名審查 人所賜教,筆誤之處已修正,屬於審查人見解部分則加註說明,一併致謝。 166 東華漢學.第7期.2008年6 月 種樹莫種垂楊枝,結交莫結輕薄兒! 楊枝不耐秋風吹,輕薄易結還易離。 ──〈結交行〉 在東亞文化中,朋友雖然被列於五倫之一,相對於父子、夫婦、 兄弟等自然的親屬關係,反而比較接近於君臣一倫,乃是建構於社會 交換與互助的合作關係上,並非一成不變,因此彼此關係的親疏程度, 以及其中所衍生的權利與義務,大可以此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狀況而 變化。從東亞的大視野來看,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中、日兩國皆歷 經了大航海到鎖國時期,以及改朝換代的變革,從開放與到保守之間 的動盪時代裡,不僅帶來經濟、政治和社會的變化,也對於人際關係、 社會風氣的觀念有所衝激而日趨複雜。上面所引的〈結交行〉,當時 的中、日作家不約而同地援引這段文字,作為〈范巨卿雞黍死生交〉2 3 4 與〈菊花の約〉 兩篇小說的開卷語,感嘆結交之難! 兩個素昧平生之人在歷經患難而相交後,緣於知心而訂下了兩次 的期約,前、後赴約的方式同中有異,特別是最終迥異的結局,基於 中、日兩地的人情、義理,出現了互有異同的報意識,在敘述上也各 自成就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審美趣味。友倫作為一種普世性的人倫法則, 2 見﹝明﹞馮夢龍撰、楊家駱主編:《喻世明言》(台北:鼎文書局,1980 ), 頁239-245 。 3 本文使用上田秋成撰,高田衛校注‧譯:《雨月物語》,收於《日本古典文 學全集:英草子‧西山物語‧雨月物語‧春雨物語》48 (東京:小學館), 卷之一,頁345-359 。中譯本主要參見李果樹譯:《日本讀本小說名著選.古 今怪談雨月物語》(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上編,頁123-128 。 4 西田勝:〈「菊花の約」私想稿─信義は軽薄なり─ 〉(《読本研究》第八 輯上套,1994年9月)與井上泰至:〈軽薄の人は読者なり─ 「菊花の約」 を読む 〉(《文学研究》(日本文学研究会) 86号 ,1998年4月)皆是從這個 角度展開的討論。 從雞黍約到菊花約──一個死生交故事的中、日敍述比較 167 就在洪楩(嘉靖間人)、馮夢龍(1574-1646 )與上田秋成(うえだ あ きなり ,1734-1809 )的筆下,經由同一人情故事,而各自蘊含兩個民 族的生死觀、倫理

文档评论(0)

大吧书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