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北京郊区城镇体系.docVIP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北京郊区城镇体系.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北京郊区城镇体系# 宋志军1,2,刘黎明1** (1.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5 10 15 20 25 30 35 40 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 摘要:北京郊区的城镇体系是一个承载人口、资源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但其各区 域、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等级的城镇体系的特点并不形同。本研究着力从北京郊区各区县/ 城镇的引力、城镇体系的等级、城乡演变机制等方面解释其内在规律。认为,北京区域整体、 内部各区域的基本、非基本活动是影响北京郊区城镇体系的主要因素;不同区域多种发展功 能的差异对城镇体系发展模式有着很大影响。 关键词:城镇体系;城乡一体化;引力;等级;北京郊区 中图分类号:K92 Urban system of Beijing suburb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ong Zhijun1,2, Liu Liming1 (1. Department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100193; 2. Miyun Campus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101500) Abstract: The urban system of Beijing suburb is a bearing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ocial-economy development system, but i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region/development period/urban system grades are different. This study analysis the gravity of the districts, grades system of Beijing suburban, urban-rural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explain the inherent law.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basic, non-basic activities are the main factors of urban system evolution in Beijing overall regional, internal various area;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area on development function urban system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Key words: urban system; urban-rural integration; gravity; grade; Beijing suburbs 1 引言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北京的发展可用“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 间结构来概括。而这种空间结构将促进北京三级城镇体系(中心城市-新城-镇)的发展,并 将进一步整合受各级城镇影响的郊区农业区的社会经济活动。具体到本研究,这一时期规划 中的新城包括通州、顺义、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和亦庄(非 区县行政中心),即传统的郊区10区县的建成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图1);该规划还 把镇分为重点镇和一般镇分别进行了规划指导。同时,在上述两级城镇辐射之下还有众多的 农村居民点,其规模、人口、形状、特征存在很大差异,并可反映京郊农业、农民、农村的 发展状态[1~2]。它们不仅促进了两级城镇的发展,而且还受到城镇体系的直接影响。基于此, 统筹北京的城乡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统筹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城乡的协同发展,而城 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北京城镇体系的演变就成为承担这一职能的重要空间载体[3]。 目前,学术界对北京中心城区的发展、北京的区域规划、北京郊区地区的生态环境及产 业结构调整等领域的研究较多,而对这一大都市郊区城镇体系的演变、基于系统论的城乡系 基金项目:高校博士点专项基金(博导类)(20100008110002) 作者简介:宋志军(1970—),男,副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和土地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研究 通信联系人:刘黎明(1966—),男,教授,主要从事乡村景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研究. E-mail: liulm@cau.edu.cn -1-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