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Nb-V-Ti 和 Ti-B 微合金钢的冷却工艺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何文斌 贾月彩 徐建秋 李化龙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张家港 215625 ) 摘 要 设计了两种成分的高强低合金钢,一种是传统的Nb-V-Ti 系HSLA 钢,另外一种是低成本的C-Ti-B 系HSLA 钢。在给定的轧制工艺条件下,两种不同成分的高强低合金钢均达到屈服强度 700MPa 以上,抗拉强度800MPa 级 别以上。两种钢种的抗拉强度均体现出与硬度的对应关系。卷取温度对两种钢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其中 Nb-V-Ti 系的抗拉强度在 550~380℃的范围内随卷取温度的降低而升高;但 C-Ti-B 系的抗拉强度在 640~590℃的范围内随卷 取温度的降低而降低,这是由两钢种所含析出相的不同析出行为决定的。Nb-V-Ti 钢TEM 观察的析出物尺寸在 30nm 以下。 关键词 高强低合金钢 析出强化 强度 The Effect of Cooling Proces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b-V-Ti and Ti-B HSLA Steel He Wenbin Jia Yuecai Xu Jianqiu Li Hualong (Institute of Research of Iron and Steel Shasteel Co., Zhangjiagang, 215625) Abstract Two set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designed; one was conventional HSLA steel containing Nb-V-Ti and the other was the low cost HSLA steel containing Ti-B. In both steels, yield strength higher than 700MPa and tensile strength higher than 800MPa were reached under the given TMCP processes. Coiling temperature affects strength. For the Nb-V-Ti steel, tensile strength increases as coiling temperature decrease between 550~380 ℃. On the contrast, strength of C-Ti-B steel decreases as coiling temperature decreases between 640~590℃. This is due to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behaviors in these two steels. The precipitates observed by TEM were smaller than 30nm in the Nb-V-Ti steel. Key words HSLA, precipitation, strength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热轧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在性能方面也趋向于高强度级别,以减轻构件 的质量,节约能源。最初设计低合金高强度钢是以抗拉强度为准则,钢的强化以碳、铬、镍、硅、锰为主, 加入量较高,达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焊接技术的出现,逐步以屈服强度为准则,来满足钢 焊接性和冲击韧性的要求,钢种向低碳多元素发展。到 60 年代,V 、Ti、Nb 等微合金元素开始进入角色, 成为传统的高强度钢[1~4] 。另外,B 对提高强度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硼在钢中的强化机理研究一 直受到冶金工作者注意,硼化物一般认为是有害的,因为超过溶解度的硼可能在晶界形成低熔点的硼化物共 晶体而且对提高淬透性没有作用。但是,一定量的硼含量是有益的,在含钛微合金化钢中加入微量硼可显著 提高钢的均匀性和强度[5~7] 。 本论文中主要设计两种成分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