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角本质的学习路径研究:初识角的概念.docx

凸显角本质的学习路径研究:初识角的概念.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凸显角本质的学习路径研究:初识角的概念

【摘要】角是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起点,但教材与教学关注较多的是不同角的性质,而不是角的本质。文章提出凸显角本质的“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整体教学,并展示第一课时“初识角的概念”。研究者通过教学实践与研讨,得到完善的学习路径:基于现实角,抽象出图形角;通过分类,探索角的特征,得到数学角;通过创造角,理解角的特征。由此提出教学建议:借助分类,初识角的概念;动手创造角,直观感知角的特征。

【关键词】角;角的本质;角的概念;学习路径

一、研究缘起

角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之一。人教版数学教材将角的认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首先,学生通过生活情境直观认识有“尖尖的顶点、直直的边”的图形是角。其次,学生从生活中抽象出“直直的角”是直角,并用直角比一比,知道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第二阶段为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首先,学生在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基础上学习角的描述性定义,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其次,学生通过比较角的大小的任务,引出度量角的单位——度,以及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学习如何度量角。最后,学生根据角的动态定义(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学习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整个逻辑看似层层递进,实则忽视了非常重要的问题:什么是角的大小?怎样比较角的大小?是边更长,还是覆盖面积更大?量角器是在度量角的什么?为什么使用大小不同的量角器度量出的角的大小是相同的?这些都是困扰学生但教材未解释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教材未讲明角的本质是什么。

何谓角的本质?欧几里得认为,平面角是一个平面上两条线之间的倾斜,它们相交且不在一条直线上。[1]我们对这个说法做了通俗的解释,认为角的本质是一条直线相对于另一条直线的倾斜度。[2]但倾斜度对于学生而言不易理解,要让学生在初次学习角时就理解角的本质,则需要找到一种能使倾斜度直观呈现的外显方式。

江春莲提出,如果从角的本质来说,“张开度”则更为关键。研究角的目的不是研究它的边,而是研究张开度。[2]角的动态定义中虽然没有提及张开度,但暗含了“转动的多少”,而射线绕端点转动的动态过程,就是形成张开度的过程,也就是产生倾斜度的过程。相比于倾斜度和张开度,“转动的多少”不仅更加形象直观,而且与之后要学习的弧度制有异曲同工之处(弧度制本质上就是用转动生成的弧长来度量角的大小),贯穿了角学习的始终。因此,“转动的多少”可以尝试作为角本质外显的呈现方式。

为初步了解学生对角本质的理解情况,笔者对6名二年级学生进行单元前测及访谈。学生需要判断正方形的四个角是否相等,以及沿折痕剪下来后,四个角是否仍然相等(如图1)。测试与访谈的结果显示:在未剪下角时,所有学生都认为四个角相等;沿折痕剪下角后,仅有1名学生坚持认为四个角相等,并能说出理由,其他学生因为角的“边长”、覆盖的“面积”发生变化而改变了答案。由此可以发现,学生对角本质的认识比较模糊,容易受边长的长短、覆盖面积的大小等非本质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的引导。

随后,教师让学生任意画一个角或几个角,发现有4名学生借助三角尺,把三角尺的角描了下来(如图2)。可以发现,学生对角的认识只停留在现实生活中的角,无法从中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因此才会在利用三角尺画角时保留三角尺上因磨损而出现的“圆圆的顶点”。故学生在对角本质进行认识之前,需要先经历从现实世界到数学世界的过程,理解角的特征,初识角的概念。

综上,本研究提出凸显角本质的“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整体教学,共分为“初识角的概念”“体验、认识角本质”“巩固、运用角本质”三个课时。本文研究第一课时“初识角的概念”,要解决的问题为:“初识角的概念”学习路径中的关键任务是什么?与原教材相比,该路径在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上的效果如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选取YH小学二年级的甲、乙两个班作为教学班,两个班各有30名学生,班级总体水平一致,由教师A按照本研究设计的学习路径进行备课、授課。

(二)研究流程

学习路径优化、完善的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三)问卷及数据处理

后测题目一共有5道小题,要求学生判断给出的图形是否为角,并说明理由(如图4)。后测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角的概念中“两条边是否搭牢”“尖尖的顶点”“直直的边”等概念是否已经掌握。

教师对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赋分,判断正确并能说出理由记2分,判断正确但不能说明理由记1分,判断错误记0分,最后统计总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路径的设计与实施

为探究得到完善的学习路径,本研究经历了三次教学设计、两次教学实践及多次教学研讨。由于篇幅有限,只呈现在乙班开展的优化的学习路径A2(如图5)。

任务1:经历现实角到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