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2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

A.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

B.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C.民贵君轻——“以法治国”

D.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法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题干可知,两翼思想指民本主义和专制主义;孟子的民贵君轻体现的是民本主义思想,“以法治国”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C项正确;“清净无为天下正”体现的是无为而治,无法体现民本主义思想,排除A项;“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体现的是以礼治国,与专制主义不相符,排除B项;“反者道之动”是一种运动变化形式,与民本主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先秦诸子中,儒家主张“仁”以血缘为基础,强调等级秩序;墨家主张“仁”要“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使彼此利益兼而为一。儒墨关于“仁”的主张

A.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 B.目的是重构社会价值

C.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 D.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

〖答案〗B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各思想流派为了构建新的社会秩序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因此儒家、墨家关于“仁”的主张目的是重构社会价值以构建新的社会秩序,B正确;儒家和法家都不主张战争,排除A;“仁”是两个思想流派的主张之一,不能据此得出两个流派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排除C;民本思想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尤其是材料中儒家的主张,排除D。

3.两汉时期至少有29名地方官员因为造福一方,死后被当地民众立祠祭祀,但只有兴学举贤的蜀郡太守文翁、为官清廉的南阳太守召信臣、主动归附汉光武的益州太守文齐、弃恶从善的洛阳令王涣4人得到朝廷昭告纳入官方祭祀体系。这表明()

A.中央强化文化的大一统 B.南方文化社会影响力上升

C.主流思想强调关注现实 D.民众观感上计制度基础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虽然“两汉时期至少有29名地方官员因为造福一方,死后被当地民众立祠祭祀”,但只有四名官员得到官方祭祀体系认可,这四名官员的行为实际上都迎合了两汉政府的需要,是中央强化文化大一统的表现,A项正确;南阳、洛阳都是北方城市,因此不能体现南方文化社会影响力上升,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内容不是主流思想强调的内容,而是强调的是中央强化文化大一统,排除C项;上计是对官员的考核,民众观感并不是基础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

4.“华夷之辨”是历史上时常探讨的主题,春秋战国时期,其主要侧重于“以华或礼(即华夏礼乐文明)变夷”;魏晋时期,“华夷之辨”的中心转向了“华梵(佛教)之辨”;到了明清时期,实际上蜕变为“中西文化之争”。这反映出()

A.先进文化对落后文化的改造作用

B.思想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不懈追求

C.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源远流长

D.士大夫巩固汉族文化主体地位的努力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华夷之辨”又称“夷夏之辨”,即区分华夏与蛮夷,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儒家认为应该以周礼影响、改变周边蛮夷;魏晋时期,佛教发展后则转向对佛教的碰撞与吸收;到明清时期,则实际上变为中西文化之争,三者都共同体现了思想界维护民族文化地位、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不懈追求,B项正确;“华夷之辨”中无先进、落后之分,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之辨主要是中原文化与周边少数民族或边远地区文化的关系,并非中外关系,排除C项;中华各民族不断交融,至明清已经不再是狭隘的维护汉族文化主体地位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5.《汉谟拉比法典》中多次出现耕犁、耕牛等词汇。此外,对有关出租和耕耘土地,放牧和管理牲畜以及修建管理果园等事,该法典也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反映出

A.阿拉伯帝国以畜牧业为生 B.古巴比伦农业较为发达

C.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兴盛 D.古代埃及农业体系形成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土地耕作、畜牧管理、果园管理等做了规定,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著名法典,这些规定反映了古巴比伦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