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雷州市第八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3-2024学年广东省雷州市第八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3

广东省雷州市第八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孟子主张“仁政”,将道德标准建立在利益追求之前,并以鱼与熊掌为例,宣扬舍生取义;商鞅主张“耕战”,并以实利的诱惑、严密的法制和严厉的刑罚将人民强行导向务农与作战。二人的主张均蕴含了()

A.儒法思想融合的趋势 B.“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C.解决现实问题的诉求 D.“民为邦本”的理论预设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孟子主张“仁政”,宣扬舍生取义,而商鞅主张“耕战”,以实利的诱惑、严密的法制和严厉的刑罚将人民强行导向务农与作战,二人的主张都体现了要求解决战国时期遇到的现实问题的诉求,C项正确;战国时期,儒法思想尚未出现融合的趋势,尚处于“争鸣”的状态,排除A项;“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的思想,排除B项;“民为邦本”出至夏朝,排除D项。故选C项。

2.“愁眉”一词本指我国古代女子化妆的方法。东汉时期的孙寿喜欢化啼妆、愁眉,这样就显得惹人怜爱,娇媚。佛教传入中国后,“苦”的思想得到传播,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作“落花同泪脸,初月似愁眉”。后人用佛教的“苦脸”代替“泪眼”,再与我国古代的“愁眉”直接结合,创造了“愁眉苦脸”这一成语。这反映出()

A.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颠覆 B.前代语言文字不被社会重视

C.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未出现冲突 D.佛教传入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可知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时空为: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愁眉’一词本指我国古代女子化妆的方法”“后人用佛教的‘苦脸’代替‘泪眼’,再与我国古代的‘愁眉’直接结合,创造了‘愁眉苦脸’这一成语”可知,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和中华文化的相融合,并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材料内容反映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颠覆说法错误,佛教文化对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不是颠覆,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前代语言文字不被社会重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前代语言文字的地位和发展情况,排除B项;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传统文化出现过冲突,排除C项。故选D项。

3.有学者认为:江东政治可分两阶段,其中东吴到东晋中期是南北士族共同统治,而东晋中期到南朝末年,则是以南方的晋陵、丹阳、会稽、南川等地新崛起的地主和商人为主的统治。“江东政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士族的兴起 B.北方人口的南迁

C.选官制度的变化 D.江南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江东政治由东吴至东晋中期的南北士族共同统治到东晋中期至南朝末年的南方新崛起的地主和商人为主的统治,这种变化是因为,江南经济发展,使得南方地主和商人的实力大增,才使得他们在政权中获得了主动地位,D项正确;这种变化是南方新崛起的地主和商人在政权中获得了主导地位,而北方士族实力下降,这种变化,与兴起于魏晋时期的门阀士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北人南迁是东吴到东晋中期南北士族共同统治的原因,也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但是它不是“江东政治”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没有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4.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写道“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养、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而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却这样评价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两位思想家的认识都基于()

A.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B.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

C.以儒家精神丰富启蒙思想 D.中西法治文化的差异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可知,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通过品评中国文化,来宣传其民主、法治思想,体现了儒家精神对启蒙运动的影响,C项正确;启蒙思想家意在借用中国文化,传播启蒙思想,排除A项;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责中国没有法治观念,而非赞扬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排除B项;材料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主要是评论中国文化,没有论及西方的法治,排除D项。故选C项。

5.列文森用“历史与价值的张力”与“理智——情感”的二分来解释近代中国的文化认同危机。他认为:在十九世纪,历史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