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迷恋形式”到“追求实效”.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从“迷恋形式”到“追求实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课改的深入,“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等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教学现象频频亮相.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体会与反思,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   一、三维目标要有效落实,防止虚化和游离   在实践层面,我们一般把知识与技能定位为显性目标,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定位为隐性目标.显性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它是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明确的问题.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显性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模糊.另外,隐性目标是以往课堂教学中被忽略的,是新课程一个基本理念,它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在当前课堂上,一些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人为地、孤立地、生硬地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这种教育是空洞无力的.事实上,隐性目标的达成依附于显性目标,教师在预设目标上既要关注隐性目标,又要“咬住”显性目标.有效落实三维目标,让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素养上都得到提升,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思想的学园、乐园和精神家园.   二、情境创设要真实有效,回归简洁性和数学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课堂的情境创设未免太过牵强.   例如,在讲“可能还是确定”时,有位教师创设以下问题情境.问题1:如果你不努力学习,期末绝不会考出理想的成绩.问题2:公鸡下蛋.问题3:在“百慕大三角”的上空,有一架飞机失事.课堂一开始就由学生讨论这三个问题,待学生亮出观点争得面红耳赤后,教师说同学们讨论得非常好,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可能还是确定》,学完新内容,这三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教师的出发点是想用举的三个事件引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可能事件”,但在笔者看来无疑是少了点数学味.这样的问题情境设计真的有用吗?是否有生搬硬套、矫揉造作之嫌?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以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1)注重情境的真实度,舍弃与数学无关之真,力求凸显数学本质之实.(2)注重情境的全程性,整堂课应围绕课前的情境这一中心环节展开,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学习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策略,从而更好地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3)注重情境的发展性,通过在情境中潜伏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数学问题,以便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素养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目的.(4)注重情境的数学味,数学学习的真谛在于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认识客观世界的数量变化规律,并能利用其来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师生交流要广中有深,让课堂生成和谐有效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求学生广泛参与,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上常有各种各样的现象发生:数学活动有活动无体验;合作学习有形式无实质;过于强调预设,担心“意外”忽略生成,错过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   例如,在讲“负负得正”的法则后,有位教师让学生计算(-3)×(-4)=.学生甲回答是9,教师让他坐下,叫另一位学生乙回答是12,教师再请学生乙说出算法依据.下课后一位听课的教研员与学生甲交流,才让学生甲有机会讲出自己的思考:在数轴上,站在-3这个点上,因为是乘以-4,所以要沿着数轴向反方向——右方移4次,每次移动3格,结果是9.这位学生在教师讲了教材上写的“负负得正、绝对值相乘”法则后,竟然敢于用一个不同的算法来计算,这种做法正是我们在当今教育中提倡并在实际教学中努力实践、用心培养的.从该生所得的结果看,是违背了“负负得正、绝对值相乘”的法则,从该生的计算方法看,计算错误的真正原因还是没有理解“负负得正”的道理.在数轴上规定向右运动为正,那么(-3)×(-4)中的-3代表的不是表示-3的点,而是表示从原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乘-4就是从原点(而不是-3在数轴上的点)向反方向(右)运动四次共十二个单位.第一个负号代表向左运动,第二个负号表示沿相反方向运动,而运动的起点是原点.这不正是学生最容易产生困惑、教学的重难点之处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必回避学生的错误算法,而应该引导全体学生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