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案《贺新郎》“把酒长亭说”.doc

大学语文教案《贺新郎》“把酒长亭说”.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62《》 教学目标: 1. 把握辛弃疾纵横挥洒、慷慨激昂的词风。 2. 了解辛弃疾爱国报国的创作基调。 水平指标: 知识——扩展知识(1)——文学与语言——豪放词 能力——核心能力(1)——接受与理解——词的欣赏 修养——综合修养——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所蕴涵的爱国主义情感 参考文献: 1. 陈亮生平与思想简介 2. 陈亮与辛弃疾鹅湖之会 3. 辛弃疾简介 4. 辛弃疾作品简介 5. 朱熹未赴辛、陈鹅湖之会的原因 6. 历代对辛弃疾的评价举例 7.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赏析 8. 辛弃疾词风简介 9. 辛弃疾词作的语言艺术特色 10.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11. 图片素材(略) 12. 音频素材:辛词《浪淘沙》欣赏 13. 音频素材: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欣赏 关联教学: 可与《临江仙》一课联系。苏辛二人同为豪放词家,其词风有何不同? 【课堂教学思路】 通过讲解本词,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引导学生把握这一名篇,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辛词的风貌。此外,在辛词的小引中,提到了陈亮、朱熹二人,这二人所展开的“王霸义利”之辨,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价值观的一个难解之结,可适当介绍,引导学生理解。 【课堂教学设计】 1. 爱国词人辛弃疾 先对辛弃疾的生平、性格作一介绍。然后介绍辛弃疾写作此词之时的历史环境,以及词前小序中所涉及的人物。此处,可略微提一下陈亮与朱熹之间的理论分歧,具体内容在最后作一发挥。(可参见《陈亮生平与思想简介》、《陈亮与辛弃疾鹅湖之会》、《辛弃疾简介》、《辛弃疾作品简介》、《历代对辛弃疾的评价举例》) 2. 文本分析 此词本写朋友小酌,但辛弃疾端起的这杯酒里,却不仅盛满了惜别之情和有约不来的微怨,更多的是关注危亡的时局、破碎的山河。他借眼前鹊踏松技、雪落破帽、疏梅孤雁、残山剩水的一片萧瑟冬景,感叹大势将去、报国无门的忧愤。托物咏怀,微言大义,借古喻今,大气磅礴,辛词的这些鲜明特色在《把酒长亭说》里得以充分的展示(具体内容可参照教参第208页)。 上片写友情。前四句以陈登、陈遵作比,说明作者与陈亮思想一致、情投意合的深厚友谊。中三句写他们旷达的胸怀与不慕富贵荣华的高尚情操。后四句写他们为国事担忧而发的恢弘议论以及因无人响应而产生的牢骚。 下片论国事。前四句从抗战派与投降派的尖锐矛盾出发,提出了为什么祖国遭受分裂这一严重问题。中四句,通过千里马的遭遇,摆出了人才不得重用却又高喊搜罗人才以致堵塞了收复中原的通路这一严酷现实,揭露了投降派坚持屈辱求和打击抗战派的反动政策。最后四句,通过“男儿到死心如铁”和“补天裂”这样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他们争取祖国统一的决心。 全词沉郁悲壮,感人肺腑,感情浓郁,忧思深广,景物描写很鲜明,并富有象征意味,颇可咀嚼。 本词为辛词之代表作,体现出辛词的重要特征:雄奇阔大比兴寄托比兴、寄托手法。托古喻今,运用大量的典故。吸收散文、骈文、民间口语入词,驾御语言的能力。(可参见《〈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赏析》) 3. 抒情言志 这是一首唱和词,但与一般酬答往来的庸俗之作大不相同,它写得感情饱满,痛快淋漓,内容丰富,形象鲜明。值得提出的是,这首词始终注意描绘和歌颂陈亮这一胸怀大志的人物形象。就全词来看,作者的笔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历史人物来赞美陈亮的宽阔胸怀与远大理想;二是通过对时政的抨击和对“富贵”的蔑视来突出陈亮的高尚品格;三是通过陈亮的言论“男儿到死心如铁”来歌颂陈亮为国牺牲的决心和坚定立场。词中把写景、抒情、用典、使事结合在一起,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可参见《辛弃疾的词风简介》、《辛弃疾词作的语言艺术特色》、《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4. 王霸义利之争 可在引导完学生赏析全诗后,适当介绍一下传统中国政治观念中的“王霸义利”之辨,这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观念的内在冲突。学生当有兴趣。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他们谈一下今天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可参见《朱熹未赴辛、陈鹅湖之会的原因》) 【建议考核方式】 1. 训练:对于学生核心能力中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可采用背诵或默写的方式进行考核。 2. 写作:对于学生的评价和鉴赏能力的考核可采用作者同类作品以阅读理解或者写简短赏析的方式进行。 3. 训练:让学生自选一首同风格的辛词创作,进行分析。 4. 训练:让学生在课下寻找不同风格的辛词一首,并将之进行整理,传到教学网上,并附简单译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南开大学文学院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