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景物形象 表现手法.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 景物形象 思维趋向 1、诗中赏画:看画面的形、色、动、静。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静之态。 2、画中品诗:什么形象→呈现怎样的色调→内在情感。 外在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情感是高昂乐观的;反之画面是阴暗、凄凉和低沉色调的,其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答题步骤 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1、忠实于原文。2、联想、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要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三、分析思想感情。切忌空洞,答案要具体 经典例题(2011安徽高考) 琅琊溪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答示范 1、通读诗歌,整体感知。了解诗人境遇。志向,明确书中注释。 2、抓住形象的基本特征。全是围绕溪水写景。 雪、游客、古槎、山花。 3、通过对意境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几幅画融情于景,在宁静悠远的氛围中传达出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 描绘了雪消水涨、游客渡溪、溪水远来、流出山花四个画面,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作者被贬后的压抑心情。 标准答案 这首诗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营造了一种恬静优美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经典例题(2011安徽高考) 琅琊溪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请从虚实结合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知识整合:只要是诗歌为更好地表现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细节描写、想象联想等,也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直抒胸臆等。 答题步骤 一、指出表现手法。 二、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手法的。 三、阐明手法的表达效果、抒发的思想感情。 解答示范 1、题干要求已明确,第一步可省。 2、分析三四句找出实写了哪些内容,虚写了哪些内容。“不知”句是由眼前之景所作的推想,是虚写。“但见”的是眼前之景,为实写。 3、虚实结合可丰富作品内涵,激发读者想象。 结尾两句从溪水流出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静之意。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 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1)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1)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也表现了诗人喜爱自然的闲适之情。(2) * 是陈述而非画面 受注释误导 准确分析出了诗句所表达的含义。没有明确指出“虚”“实”所对应的内容,扣一分;没有说出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对作品的作用,扣一分。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PT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