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及教学评价建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ppt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及教学评价建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本章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章学习的重点:压强及应用、 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液体内部压强的探究, 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 2.新旧教材知识体系的比较 二、本章教材知识体系 1.本章教材的知识结构 3.课时建议 三、本章教学要求的变化分析 四、教材的编写特点 1.充分发掘图片的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奇妙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 中学会相关知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 探究的乐趣,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3.重视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引入,改变传统的 机械地接受式呈现方法,让学生学习更主动 更爱思考。 4.密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与经验,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习惯。 5.切实把握定量计算的难度和深度,努力让 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轻松。 五、“www”中习题的类型及功能 1.实践类题型。 主要有以下几种:生活估测型、 定量计算型、知识应用型、项目 设计型、分析说理型。 (2)定量计算型 例:(P64页)某沼泽地能承受的压强为2×104Pa,一位同学的体重为 600N,他与沼泽地的接触面积是多大时,才不会陷入沼泽地? (3)知识应用型。 例1:(P68页)如图9-15所示,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建造得宽一些,这是为什么? (4)项目设计型。 例1:(P74页)试一试,怎样用一个矿泉水瓶和两根吸管制作一个口吹喷雾器? 例3:(P64页)图9-8的装置叫钉板,把气球放在钉板上,再把木板放在气球上,向木板上施加压力,气球会变形但却不会被钉板上的钉刺破。请解释这一现象。 2.探究类题型。 主要有以下几种: 猜想说理型、资料分析型。 (1)猜想说理型 例:(P68页)小实验:如图9-17,在饮料瓶中罐满水,然后,在瓶的a、b(a、b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c处各扎一个小孔,将会发生什么现象?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2)资料分析型 例:(P68页)1684年帕斯卡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裂桶实验”:他在一个密封、装满水的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从楼房的阳台上往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灌了几杯水,桶竟裂开了(如图9-16)。你能说明这种现象吗? 3.体验类题型。 主要有以下几种: 交流体验型、操作体验型。 (1)交流体验型。 例:(P77页)查阅资料,了解浮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并将你查阅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2)操作体验型。 例:(P74页)在瓶中灌满水,用一张纸覆盖瓶口,压紧后倒置,瓶中的水和纸都不会下落,如图9-27所示,请你试一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例3:(P75页)如图9-26所示,用塑料管从瓶中吸饮料时,饮料是怎样被吸到嘴里的?试一试,若将瓶口封死,饮料还会被吸到嘴里吗? 五、课时教学要求的分析及 评价示例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 要求是:学习压强的概念,学生要知道什么是压力,会压力示意图;同时必须过画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的概念,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压强的定义。知识要求属于“了解”水平。 例1:一个木箱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其中能正确表示斜面受到压力F的示意图是( ) 例2: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 ) A.50N 103Pa B.50N 104Pa C.500N 103Pa D.500N 104Pa 例3:如图所示,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究其物理原理以及磨刀方法,正确的是( ) A.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磨刀时应使刀面与磨刀石的夹角小些 B.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磨刀时应使刀面与磨刀石的夹角大小 C.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磨刀时应使刀面与磨刀石的夹角小些 D.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磨刀时应使刀面与磨刀石夹角大些 例4:如图所示,为一名滑雪运动员正在滑雪比赛,根据图中展现的情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简答。 例如:问题:雪橇底部是光滑的吗?简答:为了减小摩擦,雪橇底部都应光滑,利于运动员滑得的更快。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策略培训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