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学实录及反思 苏教版必修2.docVIP

【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学实录及反思 苏教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及反思 第 一 课 时 师:同学们,课前读过《荷塘月色》了吗? 生:读过了。 师:很好!(板书课题)作为高中的一篇传统课文,现代民主主义战士、著名散文家朱佩弦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文笔优美、意味深长、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品赏的佳作,今天我们就再来认真研读一番。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本文真正描写荷塘月色的是哪几段文字? 生:第4、5、6三个自然段。 师:好!那我们今天就先来研读本文的第4、5、6自然段。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三段再读一遍,并考虑一个问题:这三段分别写的是什么景物? (学生有的默读,有的朗读,教师巡回答疑) 生:第4段写的是月色下的荷塘,第5段写的是荷塘上的月色,第6段写的是荷塘四面的景物。 师:归纳得很好!(板书: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景物)下面我请一位朗读水平比较好的同学为大家把第4、5、6自然段朗读一遍。读的时候请注意节奏、重音和语气、语调,尽可能地读出的情感。 (一位同学表情朗读第4、5、6自然段) 师: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认为好就为她来点掌声! 生:(鼓掌) 生:好像节奏感还差一点。 师:那就请你为大家再朗读一遍! (该同学表情朗读第4、5、6自然段后,课堂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从大家的掌声中可以知道大家的赞许之情,×同学朗读得的确很好。下面就请大家按照×同学朗读的节奏、重音和语气、语调,把课文这三段一起来朗读一遍。 生:(学生齐读第4、5、6自然段) 师:大家读得也很好!这三段文字的确也让人非常愿意去美美地朗读一番。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得如此之美呢?这便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研究的重点。现在我请大家来好好讨论研究三个问题: ① 这三段文字分别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 ② 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的? ③ 这些手法的运用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巡回答疑) 生:第4段主要是抓住荷叶、荷花、荷香和荷叶下的流水来写的,第5段主要是抓住月光、雾、云和影来写的,第6段主要写的是树、远山、灯光、蝉声和蛙声。 师:(分别板书每段所写的景物)那么,第二个讨论题谁来回答? 生:这三段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师:(板书:比喻 拟人) 生:还运用了映衬的手法。 师:请你举例说明。 生:我认为所有景物的互相映衬,才构成了一幅荷塘月色图。特别是…… 师:作者在这里面的确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板书:映衬),譬如:荷塘是月色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荷塘与月色是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的;再譬如:荷塘四面的景物对“荷塘月色”也有映衬作用,使得描写的内容更加丰满,更具深远的意蕴。但是,你用“荷塘月色图”来概括这三段文字,恐怕不是最好的!谁的图画中能画出荷香呢? 生:能呀!古人不是画了“踏花归来马蹄香”吗?(同学们鼓掌) 师:那你怎么画? 生:画上几只蜜蜂或者蝴蝶不就得了吗? 师:那请问:夜里蜜蜂、蝴蝶还在辛勤工作吗?(同学们大笑)即使我们牵就你一下,就算荷香能画出来,那“蝉声”和“蛙声”恐怕画不出来吧!更何况文中还有那“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还有那“笼着轻纱的梦”、“和谐的旋律”等等,这些都是断然画不出来的。因此应该说,作者这里所描写的除了图画般的美妙之外,还要歌曲般的情韵,梦幻般的缥缈!如此看来,这些文字中还有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我们还没找出来,谁能告诉老师? 生:以动写静。 师:(板书:以动写静)很好!不过,同学们请注意,这里面作者还运用了一种手法叫“通感”,也叫“移觉”,就是把一种感觉转化、迁移为另一种感觉,例如把嗅觉转化为听觉,或者把视觉转化为听觉,等等。文中有两个非常美妙的句子,就是用通感造出来的,请把它找出来。(板书:通感) 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师:好!如此看来,第4、5、6自然段之所以写得十分美妙动人,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映衬、以动写静和通感等艺术手法。在这些艺术手法中,我们最为熟悉的是比喻和拟人。用于描写的比喻主要是借助不同类事物的相似点,来把描写对象某种特征更加生动地更加形象化地展示在读者的面前;拟人主要是赋予描写对象以人的某种特征或情感,从而把描写对象写得活灵活现,摇曳多姿,妙趣横生。(板书比喻、拟人的表达作用)那么,映衬、以动写静和通感又有什么表达作用呢?我请同学来分别说一说。 生:映衬的表达作用,老师刚才实际上已经告诉了我们:是为了使不同的描写对象彼此辉映,融为一体,使描写的内容更加丰满,更具深远的意蕴。 师:(板书“映衬”的表达作用)很好!看来你听课是非常专注的,值得大家学习!你是否可以说说“通感”的表达作用? 生:根据文中两个运用通感的句子,我觉得作者是要把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美妙意象叠加到描写对象上来,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oot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