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1129-2009 鲆蝶鱼类盾纤毛虫病防治技术规范.docxVIP

DB13T 1129-2009 鲆蝶鱼类盾纤毛虫病防治技术规范.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B13T鲆蝶鱼类盾纤毛虫病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鲆蝶鱼类盾纤毛虫病(Cryptocaryonirritans)的术语和定义、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和治疗技术。本标准适用于鲆蝶鱼类养殖过程中盾纤毛虫病的防治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5动物防疫基本术语

GB/T22213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规范

SC/T7014水生动物疾病诊断规程

NY/T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3.1盾纤毛虫病Cryptocaryoniasis

由盾纤毛虫(Cryptocaryonirritans)寄生引起的一种原虫性疾病,主要感染鲆蝶鱼类的鳃、体表和口腔等部位。

3.2包囊Cyst

盾纤毛虫在宿主体外形成的具有保护性外壁的休眠阶段,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3.3滋养体Trophont

盾纤毛虫在宿主体内进行营养摄取和生长的发育阶段,呈卵圆形或梨形。

3.4纤毛幼虫Tomite

从包囊中释放出来的具有感染能力的游动阶段,通过纤毛运动寻找新的宿主。

4病原学

4.1分类地位

盾纤毛虫(Cryptocaryonirritans)属于纤毛门(Ciliophora)、寡膜纲(Oligohymenophorea)、膜口目(Hymenostomatida)、凹口科(Ophryoglenidae)、盾纤毛虫属(Cryptocaryon)。

4.2形态特征

4.2.1滋养体:呈卵圆形或梨形,大小为30150μm×20100μm,体表被覆均匀的纤毛带,口缘位于前端,胞口呈漏斗状,大核呈肾形或马蹄形,小核1个,位于大核附近。

4.2.2包囊: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为100300μm,囊壁厚实,表面光滑或略呈颗粒状,内含数百个纤毛幼虫。

4.2.3纤毛幼虫:呈梨形或卵圆形,大小为2550μm×1530μm,体表密布纤毛,前端具有明显的口器,游动活泼。

4.3生物学特性

4.3.1发育周期:盾纤毛虫的发育周期包括滋养体、包囊和纤毛幼虫三个阶段,在适宜水温(2028℃)下,完整周期约为612天。

4.3.3盐度适应性:适宜盐度范围为2035‰,在盐度低于15‰或高于40‰时存活率显著下降。

4.3.4pH适应性:适宜pH范围为7.08.5,在pH低于6.5或高于9.0时生长受到抑制。

5流行病学

5.1流行特点

5.2传染源

病鱼、带虫鱼和养殖环境中的包囊是主要传染源。包囊在适宜环境下可存活24周,通过水流、工具、人员等途径传播。

5.3易感动物

主要危害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漠斑牙鲆(Paralichthyslethostigma)等鲆蝶鱼类,其中大菱鲆最为敏感。

5.4诱发因素

养殖密度过大、水质恶化、水温骤变、鱼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均可诱发该病暴发。

6临床症状

6.1早期症状

感染初期,鱼体表出现少量小白点,直径0.51mm,主要分布在背鳍、胸鳍和体侧。病鱼表现为烦躁不安,在池壁或池底摩擦身体。

6.2中期症状

感染35天后,体表白点数量增多,融合成片,鳃部出现黏液分泌增多,呼吸急促。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缓,常聚集在进水口或池角。

6.3晚期症状

感染7天后,体表白点脱落,形成溃疡灶,继发细菌感染。病鱼停止摄食,呼吸困难,最终因窒息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7病理变化

7.1肉眼病变

体表可见大量白色小点,刮取物镜检可见大量滋养体。鳃丝肿胀、充血,黏液分泌增多,严重时鳃丝坏死脱落。

7.2组织病理学变化

鳃组织:鳃上皮细胞增生,鳃小片肿胀、融合,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可见大量滋养体寄生。

体表:表皮层增生,真皮层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可见滋养体侵入真皮层。

内脏器官:肝脏脂肪变性,肾脏肾小球肿胀,脾脏淋巴细胞减少。

8诊断方法

8.1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

8.2实验室诊断

8.2.1直接镜检:刮取体表白点或鳃丝黏液,制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滋养体形态特征。

8.2.2组织病理学检查:取病变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和虫体形态。

8.2.3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PCR方法检测盾纤毛虫特异性DNA片段,提高诊断准确性。

9预防措施

9.1养殖环境管理

9.1.1水质管理:保持水温稳定在1822℃,盐度2530‰,pH7.58.2,氨氮0.02mg/L,亚硝酸盐0.1mg/L。

9.1.

文档评论(0)

135****0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