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第7单元.pdfVIP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第7单元.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11级临床医学八年制

李海铭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产生时间:16世纪

代表阶层:早期无产阶级

主要思想:批判、否定资本主义,是早期无产

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

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

愿望。

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

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

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

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资产阶

级所追求的理性社会破产。

为法国大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启蒙学者,

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

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

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

放弃存在的权利。

(1)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特点: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

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

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

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

需分配等,在设计未来理想社

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代表人物有莫尔、闵采尔等。

莫尔

(2)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特点: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

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过去

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

础上的分析,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

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追求绝对平均

主义的、苦修苦炼的、斯巴达式的共

产主义;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

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

巴贝夫

代表人物:摩莱里、巴贝夫。

(3)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特点: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

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

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在设

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

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

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并奔走呼号,希

望法国统治者能接受自己的改革方案。

傅立叶:以“和谐社会”代替资本主义,并在

一个农场里进行组建“法郎吉”(和谐社会基

本单位)的实验。

欧文:在自己领导的苏格兰新拉纳克大棉纺厂

进行慈善实验,缩短工时,建托儿所和学校;

在美洲从事共产主义实验;在印第安纳州建立

“新协和”公社,实行财产共有,成年人享有

平等的权利。

所有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

不是作为当时已经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

级的利益的代表出现的。他们和启蒙学

者一样,并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

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

——恩格斯

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未能揭示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

力量;

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

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产生时间:1848年

产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影响: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

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

篇章。

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的价值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

文档评论(0)

逍遥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互联网搬运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