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VIP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1)《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来斥责秦统治者横征暴敛,极尽搜刮之能事。

(3)苏洵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虽然比不上秦国,但还是有胜利的条件:“________。”(《六国论》)

(4)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________。(《大学之道》)

【答案】①.己所不欲②.勿施于人③.(奈何)取之尽锱铢④.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⑤.致知在格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己、锱、铢、赂。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结果错过了很多好机会。

B.他谦虚地表示自己的文章是缺乏价值的不刊之论。

C.博物馆里与之类似的珍贵藏品可谓汗牛充栋。

D.他的这番危言危行造成了大众的心理恐慌。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进化人类学家认为,因为我们从过去几代人那里继承了在这个世界立足的行动指南,所以我们被包裹在文化里,人类进化的目的,,,。不过,环境既包含文化层面,也包含物理层面。文化的快速变化正在对人类的进化过程产生巨大影响。

①是将其应用于生活环境相同的情景中

②不是通过个人努力独自解决问题

③是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共同积累知识

④不是通过集体合作快速解决问题

A.②④③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答案】(1)A(2)A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瞻前顾后”形容做事顾虑过多、犹豫不决。符合“错过很多好机会”的语境,使用正确。

B.“不刊之论”指不可修改的经典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精准无误。与“缺乏价值”矛盾,属于望文生义。

C.“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文献极多。不能用于形容博物馆的“珍贵藏品”(非文字类物品),对象误用。

D.“危言危行”指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与“造成大众心理恐慌”的语境不符,属于褒贬误用。

故选A。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排序的能力。

前面承接的是人类进化的目的,下文衔接的是环境。

通读语句,②④是两个以“不是”领起的否定句,否定了错误的进化目的;①③是两个以“是”领起的肯定句,表明正确的进化目的。按照逻辑,应先否定错误的,再肯定正确的,故②④应放在前面,且②“个人”在④“集体”前,排序为②④;

四句话中只有①谈到“生活环境”,应放在最后,衔接下文的“环境”;且①句中指示代词“其”,指代前面③句中的“知识”,排序为③①。

故排列顺序为②④③①。

故选A。

二、阅读(70分)

(一)(14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甲:

卿云斓兮,红楼灿兮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之思

周汝昌

①最近颇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西方的思维擅长分析,中国的思维只重“综合”,不善“分析”,也不会“分析”。是如此吗?《红楼梦》回答了这个问题。

②《红楼梦》开头大书“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的辩证思维很高明:真假、有无,正是以“二分法”的“对称论”为总纲大旨。他的思想中,对人我,对尊卑,对情爱,对男女,对贫富,对荣辱,对兴衰……都是如此。

③中国思维既知分析,又知综合,从未割裂对立。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句成语,最有总括代表性。曹雪芹以其超群的灵慧之光与诗人之眼,观察思悟了宇宙万物之后,浓缩、聚焦于一个问题:人是如何产生的?人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人是“情”的独特的占有者——人生、社会、文学、艺术,没有了这个“情”,就一切变样了,甚至消灭了。

④石与人同为生育女神女娲所造,故皆由她赋予了灵性,是谓“通灵”。“灵性”是什么?即知觉、思维、领会的精神功能——其实亦即“人性”;但这个“人性”是高层次的,与真顽愚昧大大不同。灵性是先天的禀赋,还需要后天的文化教养。雪芹明言石头投胎于“诗礼簪缨之族”,至关重要。这样,人的灵性与情,就不再是野蛮低陋的了,就与禽兽之性情区分开了。更重要的是,其他动物的情与欲是难分的,是任性的、放纵的,而人则必须将情与欲区辨清白。这就是《红楼梦》“大旨谈情”的宗旨所在。

⑤老庄思想讲“太上忘情”,佛门讲“无情”,孔圣讲“避情”,而《红楼梦》内涵与近代西方“真善美”的理念很是相合。贾宝玉是一个“真善美”的寻求者、礼赞者;同时他也是发觉了“真善美”遭到毁亡的悲悼者。但要真正理解他的“真善美”,还必须回到“情”这条

文档评论(0)

yh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个人会员请填写与您文档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作为昵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