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复习前奏二 学点逻辑——利于读文和解答“逻辑”类题型.pptxVIP

2 复习前奏二 学点逻辑——利于读文和解答“逻辑”类题型.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习前奏二学点逻辑

——利于读文和解答“逻辑”类题型;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学习辨析逻辑错误,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运用逻辑方法来构建并完善论证。近几年新高考卷Ⅰ、卷Ⅱ的信息类文本阅读在观点推断、论证思路、论点论据方面都涉及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补写句子、句式变换题也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点逻辑知识。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是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复习内容一概念

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关系;【边练边悟】

1.在括号内写出下面每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5分)

(1)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2)演员和歌手()

(3)世界屋脊和青藏高原()

(4)愤怒和情绪()

(5)罪犯和圣人();2.阅读下面的材料,找出选项中性质不属于材料所论述的“悲剧”的一项(3分)()

悲剧的审美价值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悲伤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为情而死。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的致远号巡洋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仍然开足马力,冲向日本联合舰队的吉野号快速巡洋舰,最后致远号巡洋舰沉入海中,舰上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及当地群众的转移,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弹尽粮绝之后,他们跳下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忍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材料所论述的悲剧是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的,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悲剧。B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并没有上升到文学艺术的层面,所以不属于材料所论述的悲剧。;复习内容二判断

一、判断的内涵与判断的逻辑特征

1.判断的内涵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即肯定或否定对象的存在,或断定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或者关系。例如,“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这个语句就对“长江”这个思维对象作出了确切的断定。;2.判断的逻辑特征

(1)任何判断都有所断定。所谓断定,指肯定或者否定。一个判断要么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要么对思维对象有所否定。例如,“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这个判断就对思维对象作出了明确的肯定;“死记硬背不是读书的好方法”,这个判断则对思维对象作出了明确的否定。;(2)任何判断都有真假。所谓判断的真假,是指它所断定的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是真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是假判断。由于一个断定要么符合客观实际,要么不符合客观实际,不会既符合又不符合,因此,任何一个判断要么为真,要么为假,不存在既真又假的判断,也不存在既不真又不假的判断。例如,“太阳是从东边出来的”,这个判断是真判断;“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这个判断是假判断。;二、判断和语句的关系

1.语句是表达判断的语言材料。就判断和语言材料的关系而言,虽然任何判断都具有一定的语言形式,但是,并非任何语言形式都是判断。由于判断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有真假,因而,任何语言形式,如果它表达的是判断,那么,它的陈述就一定能区分为真或假,否则,它表达的就不是判断。因此,就语句而言,只有或真或假的句子才是判断。在各种语句中,陈述句一般是能区分真假的;其他的句子,如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除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般是不能区分真假的。;2.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例如,“所有的人都不是特殊公民”“没有人是特殊公民”与“难道有人是特殊公民吗”,是三个不同的句子,但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个判断。

3.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例如,“张师傅下海了”,这个语句可以理解为“张师傅出海打鱼去了”,也可以理解为“张师傅做生意去了”。语句的歧义是由句子中的多义词语“下海”而导致的。;三、判断的种类;【边练边悟】

1.下列各句中,推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中学生应该学习逻辑,我们都是中学生,所以我们应该学习逻辑。

B.中国人都是勤劳勇敢的,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是勤劳勇敢的。

C.运动员都是需要锻炼身体的,我是运动员,所以我需要锻炼身体。

D.想考大学的人要努力学习,你是想考大学的人,所以你要努力学习。

解析:第一句中的“中国人”是集合概念,表示总体,第二句中的“中国人”是普遍概念,表示个体。“勤劳勇敢”的属性是针对整体而言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10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