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粉虱的归纳.docxVIP

蔬菜粉虱的归纳.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蔬菜粉虱的归纳

一、蔬菜粉虱概述

蔬菜粉虱(学名:Bemisiatabaci)是一种广食性害虫,广泛分布于全球温热带地区,对多种蔬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其成虫体型微小,体色多为黄绿色或浅褐色,具蜡粉覆盖;若虫则附着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并分泌大量“蜜露”,诱发病原菌引发煤污病。

(一)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0.8-1.2毫米,椭圆形,翅脉发达,可短距离飞行;

2.若虫:扁平椭圆形,初孵时半透明,后渐变黄绿色,具2对短刺;

3.产卵:散产于叶背面主脉附近,椭圆形,乳白色。

(二)生活习性

1.世代周期:全年可发生10-15代,以成虫在植物嫩叶或温室保护地越冬;

2.取食方式:成虫与若虫均刺吸式口器,偏爱嫩叶和生长点;

3.繁殖特点:无滞育现象,高温高湿条件下繁殖速度加快(25-30℃最适)。

二、危害症状与影响

蔬菜粉虱通过吸食造成叶片褪绿、卷曲、畸形,严重时植株生长停滞;其分泌的蜜露是煤污病的主要诱因,影响光合作用和商品价值。

(一)直接危害

1.叶片受害:初期出现针尖状出油点,后叶片变黄、卷曲;

2.生长受阻:幼株受害可导致畸形或死亡。

(二)间接危害

1.煤污病:黑霉菌在蜜露上繁殖,覆盖叶片表面,降低光合效率;

2.蓟马传播:温室中粉虱是蓟马等次害虫的中间寄主。

三、综合防治要点

采用物理、生物与化学手段结合的绿色防控策略。

(一)农业防治

1.选用抗性品种:如黄瓜的‘亮丽’、番茄的‘粉红皇后’等;

2.温室管理:夜间闭棚可抑制成虫活动;

3.田园清洁:收获后清除残株,减少越冬基数。

(二)物理防治

1.黄板诱杀:悬挂黄色粘虫板,每亩设置30-50块;

2.防虫网覆盖:温室大棚使用40目防虫网;

3.温汤浸苗:育苗期用45℃温水浸泡1分钟杀灭若虫。

(三)生物防治

1.天敌利用:释放丽蚜小蜂(每亩释放300-500头);

2.性信息素诱捕:悬挂诱捕器干扰交配;

3.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可抑制低龄若虫。

(四)化学防治

1.剂型选择:优先使用矿物油、噻虫嗪等低毒药剂;

2.施药时机:重点防治低龄若虫期(2-3龄);

3.安全间隔: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确保残留符合标准。

四、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方法

1.人工检查:每周摘取叶背面检查成若虫密度;

2.诱虫灯监测:夜间开灯诱捕成虫,记录数量变化。

(二)预警指标

1.若虫密度超过0.5头/100叶时需及时干预;

2.温室蜜露覆盖率达10%以上时易爆发煤污病。

五、注意事项

1.药剂轮用:避免单一用药产生抗性,建议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

2.环境调控:高温高湿条件下应加强通风,降低蜜露积累;

3.记录管理:建立虫情档案,动态调整防治方案。

一、蔬菜粉虱概述

蔬菜粉虱(学名:Bemisiatabaci)是一种广食性害虫,广泛分布于全球温热带地区,对多种蔬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其成虫体型微小,体色多为黄绿色或浅褐色,具蜡粉覆盖;若虫则附着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并分泌大量“蜜露”,诱发病原菌引发煤污病。

(一)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0.8-1.2毫米,椭圆形,翅脉发达,可短距离飞行;

(1)体色:成虫体色多样,常见为淡黄色、黄绿色或浅褐色,部分种类带有黑色斑纹,体表覆盖一层白色蜡粉,有助于伪装和减少水分蒸发。

(2)翅膀:前翅透明,翅脉清晰可见,后翅较小,呈平衡棒状。成虫翅膀上覆盖的蜡质层在显微镜下可见,是其区别于其他小型飞虱的重要特征。

(3)行为:成虫活动力较弱,通常在植物嫩叶、花蕾或生长点附近栖息,白天多隐藏,夜晚或清晨活动,可进行短距离飞行,繁殖高峰期会大量迁飞。

2.若虫:扁平椭圆形,初孵时半透明,后渐变黄绿色,具2对短刺;

(1)若虫期:蔬菜粉虱一生经过4个若虫阶段,各阶段若虫形态相似,但逐渐长大并分泌更多蜡质。初孵若虫几乎透明,附着在叶片背面,取食后逐渐变为黄绿色。

(2)蜡质分泌:若虫体表会分泌白色蜡质,形成“棉絮状”覆盖物,这是其重要识别特征,也是导致煤污病发生的基础。

(3)刺吸口器:若虫头部有发达的刺吸式口器,用于插入植物细胞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失绿、卷曲、畸形。

3.产卵:散产于叶背面主脉附近,椭圆形,乳白色;

(1)产卵位置:雌虫倾向于将卵产在嫩叶、嫩茎或果实表面,尤其是叶脉分叉处,以获得更稳定的营养和庇护。

(2)产卵方式:雌虫会将卵单粒或几粒排列产出,卵表面光滑,早期为乳白色,后逐渐变为黑褐色。

(3)产卵量:雌虫一生可产卵数百粒,繁殖能力极强,是造成危害迅速扩散的主要原因。

(二)生活习性

1.世代周期:全年可发生10-15代,以成虫在植物嫩叶或温室保护地越冬;

(1)越冬方式:在温带地区,部分成虫会在植物残体、温室大棚或保护地内越冬,也有部分以卵态越冬。在热带地区则无明显的越

文档评论(0)

刀剑如梦的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慢慢变好,才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