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倡议书.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倡议书

当前,全球多地基孔肯雅热疫情呈现扩散态势,我国部分地区已报告输入性病例,本地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突发高热、剧烈关节疼痛(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皮疹为特征,虽死亡率低但康复周期长,易对个人健康、家庭生活及社会运转造成影响。为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现就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发出如下倡议:

一、强化个人防护意识,筑牢“防蚊拒毒”第一道防线

基孔肯雅热病毒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避免被蚊虫叮咬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全体居民需将“防蚊”作为日常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物理隔绝+化学防护”双轨措施:

居家环境中,需确保门窗安装完好的防蚊纱窗,夜间睡眠使用蚊帐(尤其婴幼儿、行动不便者及无空调环境);定期检查室内角落、阳台、卫生间等易积水区域,及时清理花盆托盘、水桶、废旧瓶罐等容器内的积水,避免蚊虫孳生;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物理灭蚊工具时,优先选择低毒性、对人体无害的产品,化学驱蚊剂(如含避蚊胺、派卡瑞丁成分)需严格按照说明书喷洒在衣物或裸露皮肤上,避免直接接触婴幼儿皮肤或入口、眼、鼻等敏感部位。

户外出行时,尽量穿着长袖上衣、长裤及浅色衣物(蚊虫更易被深色吸引),减少皮肤暴露;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日出后2小时、日落前2小时及雨天)长时间停留于绿化带、池塘边、废旧堆积物等蚊虫密集区域;前往疫情流行地区(如非洲、东南亚、南美洲部分国家及我国南方省份)时,需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动态,随身携带高效驱蚊剂,返回后14天内密切观察自身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体温≥38℃)、关节剧烈疼痛(尤其是手腕、脚踝、手指等小关节)、皮疹(红色斑丘疹,常见于躯干、四肢)等症状,立即佩戴口罩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避免延误诊疗。

二、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切断“蚊虫孳生”关键链条

蚊虫的生命周期与积水环境密切相关,一只雌蚊可在100毫升积水中产卵数百枚,7-10天即可发育为成蚊。彻底清除各类积水,是从源头控制蚊虫密度、降低传播风险的核心举措,需全民参与、全域推进:

家庭层面,需坚持“每日一小查、每周一大清”。每日检查厨房水槽、卫生间地漏是否通畅,及时倾倒未饮用的水杯、宠物饮水碗中的隔夜水;每周清理阳台花盆托盘、空调接水盘、废旧轮胎、水桶等易积水容器(可翻转倒置或钻孔破坏),对无法清除的积水(如景观水池、消防水箱),可投放生物灭蚊幼剂(如苏云金杆菌H-14)或养鱼(如食蚊鱼)进行生态防控。

社区层面,物业及业委会需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组织专人每3天巡查一次公共区域,重点清理楼道角落、地下车库、健身器材区的废弃容器、塑料布、泡沫箱等积水隐患;对绿化带、雨水井、排水沟等易积水区域,定期疏通并投放灭蚊幼药物;定期向居民发放《防蚊指南》,通过微信群、公告栏等渠道提醒重点户(如养植水生植物家庭、废品收集点)加强自我管理,对拒不配合的,可联合社区民警、卫生监督员上门督导。

公共区域层面,市政、园林、交通等部门需强化协同治理:市政部门需加强下水道、雨水篦子清淤疏通,确保排水畅通;园林部门需规范管理公园、广场的景观水池(定期换水或投放灭蚊剂),及时修剪过密植被(减少蚊虫栖息空间);交通部门需督促公交站、地铁站、长途客运站落实“每日消杀”制度,重点对候车区座椅下、垃圾桶周边等隐蔽区域喷洒长效灭蚊药物;工地管理方需严格管控施工积水(如水泥养护池、临时水坑),采取覆盖、填埋或药物处理措施,杜绝蚊虫孳生“盲区”。

三、落实重点人群监测,织密“早发现早处置”防控网络

基孔肯雅热潜伏期通常为3-7天(最长12天),早期症状与登革热、流感等疾病相似,易被忽视。强化重点人群监测,是阻断疫情扩散的关键环节,需医疗机构、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协同发力:

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对发热伴关节痛患者进行“三必问”(近2周旅行史、蚊虫叮咬史、同类症状接触史),并立即开展基孔肯雅热核酸检测或血清学检测;对确诊病例,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报告系统网络直报,同时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确定疫点范围);对疑似病例,需隔离观察至排除诊断,避免交叉感染。

社区网格要建立“健康监测台账”,对近期从疫情流行地区返回人员、蚊虫叮咬高发区域居民,实行“一对一”联系,每日询问健康状况(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居家隔离观察人员,需协助其采购生活物资,避免外出活动,减少社会面传播风险。

学校及托幼机构要加强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重点询问学生是否有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对缺勤学生需核实具体原因(如因发热请假,需记录体温、就诊情况);发现

文档评论(0)

小武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