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施工设计方案.docxVIP

景观施工设计方案.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观施工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与概况

XX景观项目位于XX市XX新区核心区域,东临XX商务大道,西靠XX生态公园,南接XX居住社区,北至XX文化广场,总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项目地块现状以闲置工业旧址为主,存在部分废弃构筑物及硬质铺装,土壤板结现象明显,地下水位埋深1.2-1.8米,现有植被以单一乔木为主,生态功能薄弱。项目定位为“城市绿肺·文化客厅”,旨在通过景观改造打造集生态修复、文化展示、市民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空间,提升区域环境品质与城市文化形象。建设单位为XX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XX景观规划设计院,施工总工期为180日历天,计划于2024年X月竣工交付。

1.2设计依据

(1)国家及地方规范:《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16)、《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CJJ/T82-2012)、《XX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XX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2)设计文件:《XX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项目初步设计批复》《XX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下管线探测报告》;

(3)基础资料:1:500地形测绘图(2023年X月)、现状植被调查报告、周边交通流量分析数据、市民需求调研问卷(有效样本1200份),以及XX地域传统园林元素、民俗文化符号等专题研究资料。

1.3项目目标

(1)功能目标:构建“一环两轴三节点”的空间格局,形成环形漫步主轴、文化景观轴、生态体验轴三大骨架,设置入口集散广场、文化展示区、儿童活动区、老年康养区、生态湿地区五大功能区,人均活动场地面积≥15平方米,满足全龄段市民使用需求;

(2)景观目标:以“XX记忆”为文化主题,融合传统窗棂、青砖、灰瓦等地域元素与现代材料,打造“春花烂漫、夏荫如盖、秋色斑斓、冬翠苍劲”的四季景观,植物配置中乡土树种占比≥75%,形成乔-灌-草复层结构,观赏植物种类≥80种;

(3)生态目标:采用透水铺装(面积占比≥60%)、雨水花园(3处)、植草沟(总长800米)、生态驳岸(220米)等海绵城市技术,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提升生物多样性,昆虫栖息地、鸟类食源地面积占比≥25%;

(4)经济目标:通过优化植物配置、合理选用乡土材料及标准化施工工艺,将工程总投资控制在XX万元以内,后期年养护成本降低18%,确保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景观、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设计理念与空间布局

2.1设计理念

2.1.1生态优先理念

基于地块原有工业旧址的生态基底,设计以“修复自然、激活生态”为核心,通过构建近自然植物群落和海绵城市系统,实现场地生态功能的自我修复与提升。针对土壤板结问题,采用深层换土结合有机质改良,引入蚯蚓等土壤生物加速土壤活化;地下水位区域营造生态湿地区域,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构建“水生-湿生-陆生”梯度生态系统,既净化水质,又为鸟类、昆虫提供栖息地。透水铺装选用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配合植草沟和雨水花园,形成“渗、滞、蓄、净、用、排”的雨水循环链,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5%以上,减少城市内涝风险的同时,补充地下水。

2.1.2文化传承理念

深度挖掘XX地域“工业记忆”与“民俗文化”双重基因,将传统园林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融合。保留场地内废弃的红砖烟囱和铁轨作为工业文化符号,改造为地标性景观构筑物;入口广场铺装采用传统窗棂纹样,以青砖和灰色透水混凝土拼贴,再现老城区街巷肌理;文化展示廊架的立柱雕刻本地民间故事图案,廊架顶部采用传统斗拱简化形态,既传承建筑文化,又满足现代结构需求。植物配置中引入本地古树名木资源,如百年香樟、桂花等,搭配蜡梅、紫薇等具有文化寓意的乡土树种,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韵”的文化景观意境。

2.1.3人文关怀理念

以“全龄友好、全时适用”为原则,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入口集散广场设置无障碍坡道和盲道,配备休息座椅和母婴室,方便老人、儿童及残障人士使用;儿童活动区采用软质塑胶铺装,设计沙坑、攀爬架、互动水景等设施,周边种植无毒无害的花灌木,形成安全有趣的探索空间;老年康养区布置阳光草坪、太极广场和康养步道,步道两侧种植芳香植物如薄荷、迷迭香,通过嗅觉刺激缓解老年人心绪,步道旁设置健康监测站和应急呼叫装置,提供安全保障。夜间照明采用低照度暖色调LED灯具,避免光污染,同时保证主要活动区域的安全照明。

2.2空间布局结构

2.2.1整体空间格局解析

项目构建“一环两轴三节点”的整体空间结构,形成层次分明、步移景异的景观体验。一环为主环漫步道,全长800米,宽3-4米,采用透水沥青铺设,串联五大功能区,形成环形游览主线;两轴分别为文化景观轴和生态体验轴,文化轴自南向北贯穿入口广场、文化展示区和老年康养区,以红砖铺装

文档评论(0)

lian9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