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docVIP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春秋晚期,弩最初为楚国、吴国的军队所使用。到了战国中期,弩在北方军队中得到广泛应用。北方部分诸侯国出现的骑兵,至公元前3世纪被南方的楚国引入,楚国的骑兵与秦国和赵国的骑兵数目也大致相当。据此可知()

A.南方诸侯国军事理念领先于北方

B.战国时期各国军事力量已趋均衡

C.战争推动了区域间的交流与交融

D.争霸战争促成了军事体制的改革

(★★★)2.考古工作者曾在秦都咸阳遗址发现金属窖藏,据考证这些窖藏是当时官府集中保管、等待上缴的报废金属器的储藏窖。《汉书·食货志》载:“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铸故铁”。由此可知秦汉政府()

A.重视金属资源回收

B.垄断金属铸造业

C.限制铁器民间流通

D.鼓励金属器消费

(★★★)3.北魏平城时代少数民族移民墓的壁画主题主要延续了汉代风格,如孝子故事、牛车出行、饮宴、狩猎等。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壁画和石棺椁画像主题有两种一是孝子主题,同时包含墓室出行、生活场景等。二是神仙题材。材料表明北魏时期()

A.地域文化差异扩大

B.佛教影响力被削弱

C.民族文化渐趋融合

D.文化复古潮流兴起

(★★★)4.图为1970年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是岭南道在上缴朝廷时折纳的物证。银饼正面刻有铭文:“怀集县开十(注: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该史料可以说明()

A.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

B.实物史料才能完全还原历史面貌

C.唐代征税标准转为财产

D.历史真实都有待考古发现的证实

(★★★)5.明代以来,随着印刷、造纸、制墨等技术的改进,江南地区民间书坊异军突起。民间书坊围绕社会需求刻书,因而书坊的刻书范围很广,大致可分成“科举应试之书”“日常参考书”(类似百科全书)以及“通俗文学作品”三大类。明代江南民间书坊的勃兴()

A.促成雇佣劳动的普及

B.推动活字印刷技术出现

C.完全依赖政府的扶持

D.助推江南文化繁荣发展

(★★★)6.清初云贵总督奏报:“滇省……虽产矿铜……多系汉人赴彼开采。安静无事,夷人亦享其利。”由于矿山开采,“各土司及徼外诸夷,一切食用货物,或由内地贩往,或自内地贩来,无不彼此相需。”这说明清代移民入滇()

A.加强了中央对边疆资源直接控制

B.促进民族间互利共存关系的形成

C.推动西南地区矿冶技术大幅提升

D.导致边疆民族地区土地兼并加剧

(★★★)7.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魏源强调:“刊印逐日新闻纸,以论国政,如各官宪政事有失,许百姓议。”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强调:“日报立言,纪事载笔,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梁启超更是称《清议报》“一日倡导民权,始终抱定此义,为独一无二之宗旨”。这一现象表明()

A.师夷长技成为知识界共识

B.实业救国思想已成为社会主流

C.报刊推动革命思想的传播

D.新闻观念与时局变化紧密相关

(★★★)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殖民主义者大规模地向南洋贩运华工,而且将范围扩大到拉丁美洲、北美洲等地区。华工们漂洋过海,将中华的语言文字、宗教、戏剧表演等,传播到海外。由此可见,华工出国()

A.成为各国建设的主要劳动力

B.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C.为中国带来了巨额外汇收入

D.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保留

(★★★)9.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化逐渐被欧洲人了解,一些英国女性穿上了面料柔软舒适的刺绣服装。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合璧的服饰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山装”和“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这反映出()

A.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

B.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

C.传统服饰体系的瓦解

D.文明交流的被动性特征

(★★★)10.新中国成立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工作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世纪60年代,政府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拨出巨款,通过大规模加固维修工程,使濒危的莫高窟文物得到妥善保护。党和政府的这些举措()

A.意在提升国际文化地位

B.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C.契合“双百方针”精神

D.弘扬了“非遗”保护的理念

(★★★)11.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悲剧《安提戈涅》讲述女主角以个人良知反抗不义法令,展现对人性尊严的诉求,并在剧中歌颂:“人世间奇迹虽多,却无一比人更卓越。”这折射出古希腊文化()

A.规范社会契约行为

B.摆脱宗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试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K12 小初高全学科精品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