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安全支撑体系管控要点.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模板工程安全支撑体系管控要点

站在施工现场多年的老工长角度,我常说一句话:“模板支撑体系不是搭起来的架子,是工人们头顶的’安全伞’。”这些年参与过几十个项目,见过因为支撑不稳导致的垮塌事故,也亲历过通过严格管控避免的险情。今天就从一线经验出发,聊聊模板工程安全支撑体系的管控要点——这不是冷冰冰的规范条文,而是用血汗总结出的”保命经”。

一、从”纸上谈兵”到”落地生根”:设计阶段的管控核心

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70%在设计阶段就埋下了伏笔。我见过最危险的情况,是施工方为了省材料,直接套用其他项目的旧方案,结果因为层高、荷载不同,搭设到一半突然倾斜。所以设计阶段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点:

1.1精准计算是前提

支撑体系的设计不是”大概齐”的活。首先要明确荷载参数:混凝土自重、钢筋重量、施工荷载、泵管冲击力这些都要算清楚。我以前跟过一个项目,因为没算泵管冲击荷载,浇筑时泵管抖动导致立杆偏移,幸好发现及时没出大事。现在用PKPM、品茗这些软件计算时,必须确保输入的板厚、梁截面、混凝土标号等参数和图纸完全一致,尤其是大截面梁、悬挑结构这些”受力大户”,得单独建模验算。

1.2专项方案要”接地气”

专家论证会不是走过场。我参与过的论证会,有位老专家一句话点醒过我:“方案里写立杆间距800mm,但现场楼板有预留洞口,这地方的立杆该怎么调整?”这提醒我们,专项方案必须结合现场实际。比如地下室顶板有回填土的区域,要考虑地基承载力是否达标,是否需要换填或做混凝土垫层;遇到既有结构柱,立杆不能直接顶在柱面上,得加可调托座和垫板分散应力。这些细节不写进方案,现场就容易出乱子。

1.3技术交底要”说到心坎里”

方案再好,工人不理解等于白搭。我见过技术交底会念稿子,工人在下面玩手机的情况。后来我们改了方法:用3D模型展示支撑体系构造,在现场用钢管搭个1:1的样板段,边指边讲”这个位置的扫地杆必须离地面200mm,少5公分都不行”;给班组长发”口袋手册”,把关键数据用红笔标出来;甚至让工人自己提问,“要是遇到梁底立杆和板底立杆冲突怎么办?”通过这种互动,工人能记住80%的要点。

二、从”良莠不齐”到”优中选优”:材料管控的细节密码

材料是支撑体系的”骨架”,我曾在工地捡到过一根弯曲的钢管,一测壁厚只有2.8mm(规范要求3.6mm),这样的”软骨头”根本撑不住荷载。材料管控要做到”三看三查”:

2.1进场时”看出身查资质”

钢管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扣件要有生产许可证和检测报告。有次我们发现一批扣件包装上的厂名模糊,打电话到厂家核实,结果是仿冒产品,果断退货。现在很多项目用租赁材料,更要注意:旧钢管要检查是否有孔洞、裂缝,尤其是焊缝位置;旧扣件要抽检抗滑性能,我见过扣件螺栓都锈死了还在用,一受力就”咔”地松脱。

2.2使用前”看状态查性能”

钢管弯曲度超过L/1000(L为钢管长度)的坚决不用,比如6米长的钢管,弯曲超过6mm就得淘汰。扣件要逐个检查是否有裂缝,螺栓是否能灵活转动,我习惯用手掰一下扣件的活动部分,感觉有卡顿的就标记出来。可调托座的丝杆直径不能小于36mm,丝杆伸出长度超过300mm的必须更换,有次浇筑时托座丝杆突然弯曲,幸亏工人跑开及时,现在我们规定丝杆伸出长度严格控制在200mm以内。

2.3存放时”看环境查养护”

材料堆码不能随便往泥地上一扔。我们在现场用C20混凝土做了材料堆场,钢管按规格分类码放,底部用木方垫高300mm防积水;扣件装在带盖的铁箱里,避免雨水锈蚀;旧材料回收后,先清理表面混凝土,再刷防锈漆,这样能延长30%的使用寿命。

三、从”粗枝大叶”到”精雕细琢”:搭设过程的动态管控

搭设是把设计变成现实的关键环节,我常跟工人说:“你们搭的不是钢管,是自己的’安全梯’。”这个阶段要盯住四个”硬杠杠”:

3.1定位放线要”分毫不差”

立杆位置必须用墨线弹出,我见过工人图省事,凭感觉大概一放,结果立杆间距有的700mm,有的900mm,受力严重不均。现在我们用激光投线仪定位,每个立杆底部都放500mm×200mm×50mm的木垫板(或5mm厚钢板),垫板要铺在硬化地面上,软土区域必须换填夯实,有次回填土没夯实,立杆下沉导致整个支撑体系倾斜,教训太深刻。

3.2关键节点要”严丝合缝”

扫地杆必须双向设置,离地面200mm,我见过工人为了搬运材料方便,把扫地杆架在300mm高的位置,结果立杆根部失稳。水平杆步距不能超过1.8m,顶层水平杆要靠近模板支撑点,可调托座的自由端长度(丝杆顶部至水平杆的距离)不能超过500mm。梁底支撑更要仔细:大截面梁(比如800mm×1500mm)要单独加设双立杆,梁底小横杆要与梁两侧立杆扣紧,我以前在梁底只设单立杆,结果浇筑时梁中部下沉5cm,模板开裂漏浆。

3.3剪刀撑要”全面覆盖”

普通支撑体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