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密封不严工艺通病防治规范​.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门窗密封不严工艺通病防治规范

作为一名在建筑装饰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的“老匠头”,我常说:“门窗是房子的‘呼吸口’,但这‘呼吸’得有个度——该进的新鲜空气能进来,不该进的风雨、噪音、灰尘可一点儿都不能漏。”可这些年在工地转悠,最常撞见的问题就是门窗密封不严:业主投诉“冬天漏风像开了小空调”,雨季天花板洇水,甚至有人家新装修的木地板被雨水泡变形……这些问题,说大不大,却最磨人;说小不小,背后全是工艺上的“漏洞”。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门窗密封不严的“病根儿”在哪儿,又该怎么“治”。

一、先认“病”:门窗密封不严的常见表现

要治“病”,先得认“症”。干咱们这行,最怕的就是“头疼医脚”——问题找不准,再费劲也是白搭。门窗密封不严的“症状”,其实都写在日常使用的“反馈”里:

1.1框体与墙体间“漏风漏雨”

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你去敲敲窗框和墙面的接缝处,要是能听见“空空”的回声,十有八九是密封没做好。冬天风大时,凑近能听见“呼呼”的风声;下雨时,雨水顺着缝隙渗进墙里,时间久了墙面会起鼓、掉皮。我去年在某小区整改过一户,业主说“下雨天不敢开窗户”,现场一看,窗框和墙体之间的缝隙足有2厘米宽,里面的发泡胶全裂成了碎片,雨水直接顺着裂缝往墙里灌。

1.2玻璃与窗框“亲密有间”

玻璃是门窗的“脸面”,可这“脸面”要是没和窗框贴紧,麻烦事儿也不少。有的玻璃四周能看见明显的胶缝断层,用手一推玻璃,能感觉到轻微晃动;下雨时,雨水顺着玻璃边往室内淌,窗台上总留着水痕;更麻烦的是隔音变差——原本关窗能隔绝车流声,现在关着窗都能听清邻居家吵架。我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是某高层住宅的外开窗,玻璃胶打的像“断了线的珠子”,大风一刮,玻璃直接被吹得“哐当”响,业主吓得根本不敢开。

1.3五金件“透风漏气”

别小看合页、锁点这些“小零件”,它们可是门窗的“关节”。要是安装时没拧紧,或者密封胶没覆盖到位,漏气漏雨的“突破口”就藏在这儿。比如平开窗的锁点周围,要是胶没打满,关窗后锁点和窗框之间会留一条细缝,风一刮就能钻进来;推拉窗的滑轮轨道更“脆弱”,轨道和窗框的连接处要是没封严,雨水顺着轨道往室内倒灌,轨道里常年积着水,时间久了滑轮生锈,窗户推都推不动。

这些问题,往小了说影响居住舒适度,往大了说可能引发墙体霉变、电路短路等安全隐患。咱们干这行的,得把这些“小毛病”当“大问题”看——毕竟业主买的是“安心”,咱们交的是“良心”。

二、找“病根”:密封不严的四大成因

既然认了“症”,就得找“病根”。这些年我在工地蹲点、翻图纸、查验收记录,总结出密封不严的问题,80%都出在“人、料、法、环”四个环节上:

2.1“料”不行:材料质量不过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不过关,工艺再精也白搭。最常见的是密封胶质量差——有的用“便宜胶”,打上去软趴趴的,没半年就开裂;有的用错胶,比如该用耐候胶的地方用了结构胶,弹性不够,热胀冷缩一挤压就断。还有窗框型材变形——运输时磕碰、存放时受潮,导致窗框本身歪歪扭扭,和墙体根本合不拢。去年有个项目,用的是某小厂的PVC型材,安装时就发现窗框局部凹陷,工人图省事直接硬塞到墙缝里,结果用了3个月,缝隙越撑越大,漏风漏雨成了“家常便饭”。

2.2“法”不对:施工工艺不规范

施工是“把图纸变现实”的关键,但很多问题就出在“图省事”上。比如打发泡胶——正确的做法是分两次填充:第一次打至缝隙的2/3,等20分钟发泡膨胀稳定后,再补打剩下的1/3,最后用刀修平。可有些工人为了赶工期,一次性打满,结果发泡胶中间收缩,形成空洞;再比如打密封胶——得先清理缝隙里的灰尘、浮渣,保持干燥,然后沿着缝隙匀速推进,确保胶条连续、饱满。可我见过最离谱的,工人直接拿胶枪在缝隙里“点”两下,胶条断断续续,跟“挤牙膏”似的,风一吹就漏。

2.3“设”不准:设计预留不合理

设计是源头,预留尺寸不对,后期再怎么修都难。比如窗框与墙体的间隙——规范要求是20-30毫米,可有的设计图上只留了15毫米,安装时窗框根本塞不进去,工人只能硬砸墙扩缝,结果缝隙倒是大了,可填充材料根本盖不住;再比如排水设计——外开窗的窗框底部得开排水孔,推拉窗的轨道得做坡度,可有些图纸上直接省略了,雨水排不出去,全积在窗框里,时间久了泡烂密封胶。我之前参与过一个旧楼改造项目,原设计没给推拉窗轨道做排水孔,一下雨轨道里全是水,业主拿注射器抽了3年水,最后实在忍不了才整改。

2.4“验”不细:验收标准不严格

验收是最后一道关,可很多时候“走过场”。比如现场检测——规范要求用烟雾测试:点根香凑近缝隙,观察烟雾是否被吸走;或者泼水测试:用高压水枪冲淋门窗,检查是否渗水。可有些验收员拿个手电筒照照,看胶打满了就“签字放行”,根本没做实测。我去年参与的一个验收项目,检测员在30层楼的外窗只看了5分钟,结果业主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