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实用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捏脊_20251103_182618.pptx

医学课件-实用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捏脊_20251103_182618.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课件-实用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捏脊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小儿推拿概述

2.小儿推拿的基本原则

3.常用手法介绍

4.常用穴位介绍

5.捏脊手法详解

6.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7.小儿推拿的护理与安全

8.小儿推拿的推广与应用

01小儿推拿概述

小儿推拿的定义与作用定义概述小儿推拿是中医外治法之一,通过特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特定部位,以达到调整小儿生理、病理状态,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它历史悠久,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作用机理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提高睡眠质量。研究表明,推拿可以促进儿童身高增长,改善智力发育,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应用范围小儿推拿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咳嗽、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多种常见病。此外,它还能用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据统计,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成功率可达80%以上。

小儿推拿的历史与发展起源悠久小儿推拿起源于我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黄帝内经》记载,当时已有对小儿进行推拿的记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小儿推拿在历代医家的发展下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从唐宋时期的《小儿推拿秘旨》到明清时期的《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和理论不断丰富,逐渐成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传承进入现代,小儿推拿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推拿手法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目前,小儿推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形成了系统的教学体系,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与禁忌适用范围小儿推拿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咳嗽、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常见疾病。此外,还可用于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夜啼、厌食、遗尿等病症,具有显著疗效。禁忌症状小儿推拿禁忌症包括急性传染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外伤骨折、皮肤感染、恶性肿瘤等。在病情不稳定或体质虚弱时,应避免进行推拿治疗。注意事项推拿过程中需注意手法轻柔,避免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或内脏。治疗期间,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推拿。对于过敏体质的小儿,还需注意手法和穴位的选取。

02小儿推拿的基本原则

手法的基本要求手法轻柔推拿手法需轻柔、平稳,避免用力过猛,以免损伤小儿皮肤和肌肉。通常以每分钟60-100次的速度进行操作,保持手法连贯,使小儿感受到舒适。穴位准确准确选取穴位是推拿的关键。家长或推拿师需熟悉穴位位置,确保手法直接作用于穴位。穴位定位准确,才能有效发挥推拿的治疗作用。操作规范推拿操作需遵循一定的规范,如推法、揉法、擦法等,每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规范操作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操作前的准备环境布置操作前应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室内温度控制在22-26摄氏度,光线柔和。确保小儿情绪稳定,避免在饥饿或饱腹时进行推拿。清洁消毒操作前需清洁小儿皮肤,可用温水擦拭,保持皮肤干燥。推拿师的手部也应进行消毒,可使用75%酒精或免洗手消毒液,确保操作卫生。手法预热推拿前,推拿师应用手掌轻轻摩擦小儿皮肤,预热手法,使小儿肌肉放松。预热时间约1-2分钟,有助于提高推拿效果,减少小儿不适。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观察反应操作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小儿反应,如出现不适、哭闹、面色改变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推拿。注意小儿的表情和呼吸,确保安全第一。手法调整根据小儿的体质和病情,适时调整手法和力度。对于敏感部位,如头部、颈部等,手法需更加轻柔。手法力度以小儿能承受为宜,避免造成损伤。时间控制推拿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操作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过长可能导致小儿疲劳,影响治疗效果。可根据小儿的年龄和体质适当调整操作时间。

03常用手法介绍

推法手法要领推法是小儿推拿中最基本的手法,要求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沿一定方向推动。手法应平稳、均匀,速度约为每分钟60-100次,力度适中,以小儿皮肤微红、舒适为宜。常用部位推法适用于身体多个部位,如推天柱骨、推板门、推六腑等。不同部位的推法有不同的操作技巧和作用,如推天柱骨可疏风解表,推板门可调和脾胃。注意事项推法操作时,需注意手法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同时,要保持手法连贯,不可中断。对于过敏体质或皮肤敏感的小儿,需更加小心,以免造成不适。

揉法手法特点揉法是以手指或手掌在小儿体表进行旋转揉动,手法轻柔,适用于全身多个部位。操作时,力度要均匀,速度约每分钟60-100次,使小儿皮肤微红、舒适为宜。常用穴位揉法常用于揉腹部、揉背部、揉足三里等穴位。如揉腹部可促进消化,揉背部可疏风解表,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不同穴位揉法有不同功效,需根据病情选择。操作要点揉法操作时,需注意手法轻柔,避免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同时,要保持手法连贯,不可中断。对于过敏体质或皮肤敏感的小儿,手法需更加轻柔。

文档评论(0)

3439069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