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象图式视角解读李清照的《一剪梅》.docxVIP

从意象图式视角解读李清照的《一剪梅》.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意象图式视角解读李清照的《一剪梅》

李清照的《一剪梅》以细腻的意象和独特的空间建构,呈现了“相思”这一抽象情感的具象化表达。通过意象图式(ImageSchema)理论分析,可以揭示词中隐含的容器图式、路径图式和力量图式如何共同塑造了“相思”的认知模型,完成从物理空间到心理空间的隐喻映射。

一、容器图式:封闭空间中的情感淤积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作为花的容器,香气的消散隐喻美好时光的流逝;

“玉簟”(竹席)作为身体的接触面,秋寒从皮肤渗透至内心,形成“身—心”双重容器中的孤寂体验。

图式功能:内外界限的模糊化,将自然物候(秋)转化为情感容器。

“月满西楼”

满月作为圆满的容器,与词人独守空楼的虚空身体形成对照;

月光填满西楼却无法填补思念缺口,凸显“容器溢出”的悖论。

二、路径图式:受阻运动的相思轨迹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兰舟”象征离别的路径工具,“独上”暗示单向位移(与“双宿双飞”的理想路径对比);

解衣动作暗含对束缚的挣脱,却因“独”字消解了路径的完成性。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雁字”作为信使的移动轨迹,其“回”字构成环形路径,与“锦书未达”形成路径断裂;

视线随雁群移动(从地面到高空再到远方),构建三维空间中的徒劳追寻。

三、力量图式:对抗与平衡的情感力学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与“两”构成力学对称:相思如引力将两人拉向彼此,空间距离却形成反作用力;

“闲愁”的“闲”字弱化力量强度,表现情感在时间延宕中的耗散。

“此情无计可消除”

“消除”暗示外力的干预(反作用力),而“无计”宣告力量失效;

下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通过力学传递(眉头→心头),展现情感在身体内部的循环守恒。

四、复合图式构建的情感认知模型

意象

主导图式

隐喻映射

情感维度

玉簟秋

容器+接触

寒冷触觉→心理孤寂

静态压抑

独上兰舟

路径+阻力

位移中断→关系疏离

动态挫败

花自飘零水自流

运动+自然力

生态规律→命运无奈

被动接受

才下眉头

力量传递+循环

身体感知→心理波动

矛盾挣扎

五、时空压缩:图式叠加的抒情策略

时间折叠

“月满西楼”将昼夜循环压缩为瞬间场景,月圆之夜成为永恒思念的切片。

空间嵌套

兰舟(微观)、西楼(中观)、云中雁阵(宏观)构成三级空间系统,情感随空间扩展而弥散。

结论:相思的认知诗学

李清照通过容器的封闭性定义相思的“不可逃逸”,通过路径的断裂性展现相思的“不可抵达”,再以力量的守恒性解释相思的“不可消解”。这种基于身体经验的意象图式网络,使《一剪梅》超越个人抒情,成为对人类普遍情感结构的拓扑学描摹——在认知诗学视野下,宋词不仅是语言艺术,更是古人用意象编码的情感认知实验。

文档评论(0)

19980417W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