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2寡人之于国也课后巩固-人教版第一册.docVIP

高中语文-22寡人之于国也课后巩固-人教版第一册.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后稳固梯级演练检查我的根底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为哪一项〔〕

A.洿池〔wū〕鸡豚〔tún〕

饿莩〔piǎo〕直百步耳〔zhǐ〕

B.丧死〔sānɡ〕庠序〔xiǎnɡ〕

牲畜〔chù〕王天下〔wànɡ〕

C.数罟〔cù〕孝悌〔tì〕

供养〔ɡònɡ〕移粟〔sù〕

D.胜用〔shēnɡ〕树桑〔sānɡ〕

斧斤〔hǔ〕曳兵〔yè〕

解析:B项,“庠〞应读“xiánɡ〞;C项,“供〞应读“ɡōnɡ〞;D项,“斧〞应读“fǔ〞。答案:A

2.以下词语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直不百步耳途有饥殍

斑白者兵刃既接

B.不违农时树之以桑

梨民无失其时

C.孝悌忠信庠序之教

负载于路狗彘食食

D.移粟河内刺人而杀

王毋罪岁不可胜用

解析:B项,梨民—黎民:百姓;C项,负载—负戴:顶东西;D项,王毋—王无:王不要。

答案:A

3.对以下文言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河内凶,那么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此句只说明以尽心施政来关心百姓,所以孟子批评他。〕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三个语气词连用加重了语气,加重后的语气,以最靠近实词的一个语气词为准。〕

C.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前两句描绘紧张的战斗场面,后一句描绘可耻的逃跑行为,对照鲜明。〕

D.王如知此,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此句既点明“寡人之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正面答复了梁惠王的问话,对下文没有提起作用。〕

解析:A项,“移粟移民〞已表示关心百姓;B项,“多个语气词连用〞最后一个才是表意重点;D项,对下文有提起作用。

答案:C

4.对文中文言知识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弃甲曳兵而走〔“而〞是表顺承的连词,译为“就〞。〕

B.寡人之于国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河东凶亦然〞“填然鼓之〞〔两个“然〞字用法不同:前一个是代词,后一个是拟声词的词尾。〕

D.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也〞在这里表示肯定语气。〕

解析:A项,而:修饰关系。

答案:A

5.下面句子中全都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

B.

C.

D.

解析:A项,“共〞通“供〞,“孰〞通“熟〞;B项,“无〞通“毋〞,“颁〞通“斑〞;C项,“知〞通“智〞,“涂〞通“途〞。

答案:D

6.以下对有关文学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孟轲论辩时,善于借题发挥,“王好战,请以战喻〞就属此类。

B.孟轲和他的老师孔子一起创立了儒家学派。

C.梁惠王、公孙丑都是封建统治者成员,都是贵族。

D.孟轲施“仁政〞的重要步骤,就是要“制民之产〞,满足百姓必要的生活需求,本文的“不违农时〞“五亩之宅〞,就属此类。

解析:B项,孟子的老师是子思;C项,公孙丑不是贵族;D项,“不违农时〞不在“制民之产〞之内。

答案:A

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一〕“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那么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那么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那么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那么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梁惠王上?〕

7.下面加点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控制。

B.定于一一:统一。

C.天下莫不与也与:语气词“欤〞。

D.今夫天下之人牧牧:官员,首领。

解析:C项,与:参与,动词。

答案:C

8.以下语句中与“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句子关系不相同一句是〔〕

A.人死,那么曰:“非我也,岁也。〞

B.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那么苗浡然兴之矣。

C.七八月之间旱,那么

文档评论(0)

156****40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