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宋代文庙祭祀制度与儒家政治观
一、引言:礼序中的道统之光
站在河南登封嵩阳书院的古柏下,仰头望见”先圣殿”门楣上斑驳的”德配天地”匾额,指尖轻触廊柱间残留的朱漆,恍惚能听见九百年前晨钟暮鼓里的祭乐声。宋代文庙祭祀不是简单的仪式表演,它像一面多棱镜,既折射着儒家思想在政治实践中的具体形态,又倒映出士大夫群体对”道统”与”治统”关系的深刻思考。当我们掀开历史的帘幕,会发现那些被程式化的祭祀仪轨里,藏着宋代政治文化最核心的密码——如何通过礼仪制度将儒家的”仁政”“德治”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政治实践,进而构建起”以礼为纲、以儒为魂”的治理体系。
二、宋代文庙祭祀制度的历史脉络与制度建构
2.1从”学庙一体”到”遍立州郡”:祭祀空间的拓展
文庙祭祀的源头可追溯至孔子殁后鲁哀公”立庙于旧宅”的自发行为,但真正成为国家制度始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过汉唐时期的文庙多集中于京师太学,地方上的祭祀活动既不普遍也不规范。这种局面在宋代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宋太祖开宝年间,朝廷明确要求”天下州县皆立学”,随着州县官学的普及,“学庙一体”的建筑格局逐渐定型——前庙后学、左庙右学的布局,让祭祀空间与教育空间紧密融合。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主导的”庆历兴学”中,特别强调”凡州县立学,必先建孔子庙”,这一规定将文庙祭祀从中央推向地方,形成”县县有学、学必有庙”的局面。到南宋绍兴年间,连海南岛的琼州、广西的宜州等边远地区都建起了规制完备的文庙,祭祀空间的拓展本质上是儒家文化认同的空间延伸。
2.2从”释菜释奠”到”定制升侑”:祭祀仪轨的规范化
宋代对文庙祭祀的重视,集中体现在对仪轨细节的反复推敲上。《宋史·礼志》记载,太祖建隆三年(962年)即下诏”增修国子监祠宇,塑先圣、亚圣、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及先儒二十一人像于东西庑之壁”,这是宋代首次系统规范祭祀对象的画像与塑像标准。
祭祀仪式的核心是”释奠礼”。与先秦时期”释菜”(以苹蘩之属为祭)的简易不同,宋代释奠礼形成了严格的等级体系:京师国子监的释奠由皇帝或宰相亲自主祭,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州县学的释奠由地方长官主祭,用少牢(羊、豕二牲);书院的释奠则由山长主持,祭品减为一羊一豕。仪式流程包括迎神、初献、亚献、终献、彻馔、送神等环节,每一步都有明确的乐舞规格——文舞用六佾(三十六人),武舞用八佾(六十四人),乐章由太常寺专门编制,如《凝安》《兴安》《文安》等乐章,歌词皆取自《论语》《孟子》的经典语句。
更值得注意的是”从祀制度”的完善。唐代从祀者仅二十余人,宋代通过三次大规模的”升侑”(提升配享地位):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祀左丘明等二十一人;哲宗崇宁三年(1104年)以王安石配享孔子;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确立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五子”从祀。这种动态调整的从祀名单,本质上是官方对儒家道统的权威认定,每一次增删都伴随着士大夫群体的激烈争论,比如围绕王安石配享的争议持续了数十年,最终在南宋被移出,反映出官方对”纯正儒学”的界定标准。
2.3从”礼器定制”到”经费保障”: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
祭祀不是空中楼阁,需要具体的物质支撑。宋代在礼器制作上极为讲究:祭器必须用青铜铸造,形制严格遵循《三礼图》;祭服分冕服、朝服、公服三等,主祭官穿九旒冕服,陪祭官穿七旒冕服;乐器包括编钟、编磬、琴、瑟、埙、篪等,仅国子监的祭器库就有”铜爵三百,铜俎二百,铜簠簋各百”(《东京梦华录》)。
经费保障方面,朝廷设立”学田”制度,规定每所官学拨给一定数量的田产,收入专门用于祭祀、教学和师生廪膳。如苏州州学在范仲淹主持下拨田千亩,年收租米千石,其中三分之一用于春秋释奠。地方上还流行”士民捐祭”的传统,朱熹任南康军守时,见学庙破败,亲自带头捐俸,并动员乡绅集资重修,这种官民共举的模式,让祭祀制度获得了持续的生命力。
三、文庙祭祀与儒家政治观的内在勾连
3.1“尊师重道”背后的”治统”与”道统”之辨
宋代皇帝对文庙祭祀的重视程度远超前代。太祖赵匡胤登基次年就亲谒国子监,“拜先圣,礼容甚恭”;真宗赵恒封禅泰山后,专门绕道曲阜祭孔,追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避圣祖赵玄朗讳改为”至圣文宣王”);徽宗赵佶不仅手书”大成殿”匾额,还亲自制定《祭孔新仪》。皇帝的频繁参与,表面看是”尊孔”,实则是通过祭祀仪式将皇权与道统紧密绑定——孔子代表的”道统”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皇权则是”道统”的实践者,两者形成”道统指导治统,治统护持道统”的共生关系。
这种关系在士大夫群体中引发了深刻思考。程颐提出”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认为皇帝需要通过”经筵讲学”(在文庙或经筵殿向儒臣学习儒家经典)来提升”君德”,而文庙祭祀正是”君德”的实践场域。朱熹更直接指出:“古者学校既设,复有泽宫,所以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短视频制作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2).docx
- 2025年国际注册信托与财富管理师(CTEP)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1).docx
- 2025年人工智能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0).docx
- 2025年数据科学专业认证(CDSP)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7).docx
- 2025年思科认证网络专家(CCIE)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1).docx
- 2025年亚马逊云科技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3).docx
- 2025年游戏引擎开发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2).docx
- 2025年云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2).docx
- 2025年注册地籍测绘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0).docx
- 2025年注册给排水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0).docx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