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生平及诗文成就考论(附经典诗文五十篇).pdfVIP

鲍照生平及诗文成就考论(附经典诗文五十篇).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鲍照生平及诗文成就考论(附经典诗文五十篇)

引言

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

南朝宋最具开创性的诗人与文学家。在门阀制度森严的元嘉至泰始年

间,这位“才秀人微”(钟嵘《诗品》)的寒门士子,以笔为剑,在诗

歌体裁革新、题材拓展与风格创造上完成了历史性突破。他不仅被杜

甫盛赞为“俊逸鲍参军”,更被王夫之推为“七言之祖”,其诗文既承载

着寒士阶层的愤懑与抗争,又开创了汉魏乐府至唐代诗歌的过渡范式。

本文将结合其坎坷生平,系统梳理诗文成就,并附五十篇经典作品题

解,以全景式呈现鲍照的文学世界。

一、鲍照生平:门阀阴影下的寒士悲歌

鲍照的生平轨迹与南朝宋的政治风云深度交织,其起于微末、终于“

乱离的人生,直接塑造了诗文的精神内核。因正史《宋书》《南史》”

对其记载简略(仅《宋书・临川烈武王道规传》附记数语),其生平

细节多赖诗文互证与后世考证。

(一)早年蛰伏:东海寒士的文才初显(约414年—439年)

鲍照出身东海郡郯城县的寒门家庭,“家世本平常,独以文才见知”

(《侍郎报满辞阁疏》)。东海郡自汉魏以来便是文化重镇,齐鲁文

化的雄浑底蕴与吴楚文化的灵动特质在此交融,为其早年创作埋下伏

笔。青年时期的鲍照以文才闻名乡里,但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

族”的门阀制度下,他毫无仕进捷径,只能“耕织不足以自给,畋渔

不足以供祭”(《谢永安令解禁止启》),过着清苦的耕读生活。

这一时期,鲍照已展现出对乐府民歌的敏锐吸收与文学创新的自觉。

其早期作品《采菱歌七首》《幽兰五首》,既保留吴歌西曲的质朴清

新,又融入文人的审美意趣,可见其“雅俗交融”的创作特质已初露端

倪。为寻求出路,他曾北游徐州、兖州一带,接触到边塞生活的粗粝

与豪迈,这为其日后边塞诗创作积累了素材。

(二)临川入幕:诗名初起的宦海初试(439年—444年)

元嘉十六年(439年),26岁的鲍照前往江州(今江西九江)投奔临

川王刘义庆。刘义庆为宋武帝刘裕之侄,喜好文学,招揽了一批文人

学士。鲍照初投时,因出身卑微遭轻视,遂“贡诗言志”,献上《河清

颂》《登大雷岸与妹书》等力作。《河清颂》以铺陈笔法歌颂“元嘉

之治”,文辞富丽而不失风骨;《登大雷岸与妹书》则以骈文写山水,

“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的壮阔描写,尽显文才与豪情。刘义庆阅

后惊叹,立即辟其为临川王国侍郎,鲍照终于迈出仕途第一步。

在临川王府的五年间,鲍照随刘义庆游历江州、荆州等地,足迹遍布

庐山、洞庭湖等名山大川。这段经历使其眼界大开,创作进入高峰期:

山水诗《登庐山望石门》《从登香炉峰》以奇崛笔调突破谢灵运的“模

山范水”,融入个人情感;乐府诗《拟行路难》前数首已显雏形,“对

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的愤懑,正是其寒门身份与仕途压抑的

直接写照。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义庆病逝,鲍照失去靠山,

辞官返乡。

(三)辗转宦途:寄人篱下的愤懑沉沦(444年—465年)

刘义庆死后,鲍照的仕途陷入困顿。他先后依附衡阳王刘义季、始兴

王刘濬,历任太学博士、中书舍人等职,但始终处于位卑权轻的边“”

缘。中书舍人一职虽能接近皇权,却因多由寒士担任而被士族轻视,

鲍照曾自嘲职在中书,府非台省(《辞中书舍人表》),深刻体会“”

到门阀制度的歧视。

这一时期,他的诗文创作愈发沉郁苍凉,核心主题转向“寒士之

悲”与“生命之叹”。《拟行路难》十八首的主体部分完成于此时,其

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以宿命论掩饰不甘,将愤懑压抑至骨髓;《代贫贱苦愁行》则直白描

绘“湮没虽死悲,贫苦即生剧”的寒门困境。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

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代陈思王白马篇》,以“疾风冲塞

起,沙砾自飘扬”的边塞图景,隐喻宦海风波与人生险境,将个人情

感升华为对时代的隐喻。

泰始元年(465年),宋明帝刘彧即位,政权更迭引发宗室叛乱。鲍

照因拒绝依附权臣阮佃夫,被外放为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驻守

荆州。这一职位成为他人生的终点,却也催生了《登黄鹤矶》《代白

头吟》等晚期佳作。

(四)乱中殒命:寒士悲歌的终章(466年)

泰始二年(年),刘子顼响应晋安王刘子勋叛乱,起兵对抗宋明

466

帝。鲍照虽为参军,却未必真心卷入叛乱——其《代东武吟》中少“

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的老兵形象,早已暗含对战乱的厌倦。但”

文档评论(0)

啊媛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