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练习题(含答案).docx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练习题(含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

《我爱这土地》作者????,原名????,浙江金华人,诗人。代表作有《????》《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奋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汹涌()②羽毛()

3.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应改为????。

4.解释下列词语。

①温柔:????

②腐烂:????

5.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6.选词填空。

(1)这永远????(澎湃奔流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2)我也应该用????(沙哑嘶哑喑哑)的喉咙歌唱。

7.说说下面句子分别象征什么。

(1)“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

(2)“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象征:?

(3)“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

(4)“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

8.下列对《我爱这土地》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的歌喉,使人体味到作者经历的坎坷、辛酸及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的意思。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9.仿照例句,运用加点词语写一个句子。

(1)例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仿句:

(2)例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仿句: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0.根据本诗的行文思路,用四字短语将下列方框补充完整。

赋鸟人性→????→????→直抒胸臆

1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与古代诗歌中具有传统审美意蕴的杜鹃、鹧鸪不同,是作者原创的带有自己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

B.生前“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写实和象征的交织中,贯注的是“鸟”对土地深沉且执著的爱。

C.全诗视角巧妙转换,另辟新境。抒情视角从第一节想象的鸟儿的视角转换为第二节实写的“我”的视角,情感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D.全诗表现出“忧郁”的情感特色,这种“忧郁”源自抗战初期民族的苦难,格外感人,遗憾的是,结尾直抒胸臆,诗味稍显不足。

12.怎样理解假设与排比在本诗中所起的作用?

13.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作家对生活的敏感程度,决定作家作品是否元气充沛,是否与现实距离近,是否有情趣,是否有朝气蓬勃、热气腾腾的生活等等。

一个对生活不敏感的作家,总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写了几十年还是一个样,写一百篇等于一篇,十年后的作品跟十年前的一模一样,哪怕它的题材不一样,乡村、山川、城市,但从作品中折射出来的思想、情调、趣味以及创作手法、技巧等等,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一百篇等于一篇,那是创作的耻辱,在糟蹋自己时间的同时,也浪费了读者的生命。

一个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会在作品中不断自觉超越自己,每写一个作品都有新的东西,或者是新的语言,或者是新的结构,或者是新的叙事和表达方式。手法的创新还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笔下写的尽管是唐朝,但也能看出作家对于人生、关于世界、关于生活的思考和探究,存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各种复杂关系,充满对人类自身和人类未来发展的终极关怀。

一个对现实不敏感的作家,他所理解的生活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