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重点介绍.ppt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莫高窟重点介绍

演讲人:

日期:

06

未来展望

目录

01

历史背景

02

艺术特色

03

重要洞窟概览

04

文化价值

05

保护现状

01

历史背景

起源与发展脉络

佛教传入与开凿背景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公元366年),由乐僔和尚开凿第一个洞窟,作为佛教东传的重要节点,融合了印度、中亚与中国本土艺术风格。

现代研究与世界遗产

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壁画、雕塑和文献为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物资料。

北魏至隋唐的繁荣

北魏时期(386-534年)开始大规模营建,隋唐时期(581-907年)达到鼎盛,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中心,现存洞窟中70%为唐代作品。

宋元以后的衰落与保护

宋代以后因海上丝绸之路兴起逐渐衰落,但仍有零星开凿;20世纪初藏经洞的发现引发国际关注,1944年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开启系统性保护。

主要历史分期

以中心塔柱窟为典型,壁画风格受西域影响,内容多为本生故事和千佛图像,色彩以土红、石青为主,线条粗犷有力。

窟型转变为殿堂式,出现巨型弥勒佛造像(如第96窟北大像),壁画题材丰富,经变画达到艺术巅峰,色彩绚丽且构图严谨。

吐蕃统治时期(781-848年)出现藏传佛教元素,归义军时期恢复汉风,第17窟(藏经洞)即建于此时,保存5万余件文书。

西夏洞窟融入党项民族特色,元代出现密教题材,第465窟为典型藏密风格,标志着多元文化交融的尾声。

北朝时期(4-6世纪)

隋唐时期(6-10世纪)

吐蕃与归义军时期(8-10世纪)

西夏至元代(11-14世纪)

2014

关键考古发现

04

01

02

03

藏经洞(第17窟)文书

1900年王圆箓发现封存于11世纪的5万余件文物,包括佛经、社会文书、绢画等,涵盖汉、藏、粟特等文字,被誉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

北区石窟考古成果

1988-1995年对北区243个洞窟的发掘,确认其为僧人生活区,出土回鹘文木活字、波斯银币等文物,填补了莫高窟功能分区的认知空白。

壁画底层图像发现

通过多光谱扫描等技术,在现有壁画下发现北魏至西魏时期的早期壁画层,如第220窟揭露出精美的维摩诘经变画原貌。

数字化建档成果

2016年完成150个洞窟的高精度三维扫描,建立数字敦煌数据库,实现30个洞窟的虚拟漫游,为永久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02

艺术特色

以西域风格为主,人物形象粗犷,线条简洁有力,色彩以土红、石绿为主,画面构图较为平面化,主题多为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

壁画风格演变

早期风格(北朝至隋代)

融合中原与西域艺术精华,人物形象丰满圆润,线条流畅细腻,色彩丰富华丽,出现大量经变画和净土变相,画面层次感强,立体效果显著。

盛期风格(唐代)

逐渐程式化,人物形象趋于呆板,线条工整但缺乏生气,色彩以青绿为主,出现大量千佛图和供养人画像,艺术创造力有所下降。

晚期风格(五代至元代)

雕塑技艺特点

泥塑工艺

采用木骨泥塑技法,先以木料搭建骨架,再用草绳缠绕,外敷掺有麦秸的泥料塑形,最后施彩绘,这种工艺轻便且易于塑造复杂形态。

彩绘技法

雕塑表面多施以矿物质颜料,色彩鲜艳持久,采用晕染技法表现肌肤质感,衣纹处理流畅自然,注重整体色彩与壁画的协调统一。

风格演变

早期受印度犍陀罗风格影响明显,中期形成典型唐代丰腴造型,晚期趋向程式化,但保留精湛的写实技巧和细腻的表情刻画。

本生故事画

描绘释迦牟尼前世修行事迹,如九色鹿本生、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等,通过连环画形式表现,具有强烈的情节性和教化意义。

经变画

将佛经内容图像化,如西方净土变、药师经变等,构图宏伟,人物众多,场景复杂,展现极乐世界的庄严美好。

尊像画

包括佛像、菩萨像、弟子像等,严格按照佛教仪轨绘制,体现不同时期审美特征和信仰变化,是研究佛教图像学的重要资料。

供养人画像

记录开窟造像的功德主形象,具有写实风格,服饰、发型等细节为研究古代服饰史、社会史提供珍贵资料。

佛教艺术主题

03

重要洞窟概览

北区与南区功能划分

早期洞窟(十六国至北周)多分布于南区中段,如第275窟;隋唐鼎盛期洞窟呈辐射状分布,如第45窟(盛唐彩塑代表作);晚期洞窟(西夏至元)集中于南北两端,如第3窟(元代水墨壁画巅峰)。

时代分层特征

特殊功能洞窟群

包括禅修窟(如第285窟)、纪念窟(第61窟曹氏家族窟)、仓储窟(第17窟藏经洞)等,反映多元宗教社会生活。

北区主要为僧侣生活区,现存243个洞窟;南区为礼佛区,集中了492个艺术洞窟,包括著名的第96窟(九层楼)、第17窟(藏经洞)等核心文化遗产。

代表洞窟分布

洞窟结构分类

中心塔柱式窟

源于印度支提窟,如第254窟,塔柱四面开龛供绕行礼拜,上部连接窟顶形成须弥山意象,兼具建筑力学与宗教象征功能。

覆斗顶殿堂窟

典型如第220窟,方形主室配覆斗形藻井,正壁开龛,侧壁绘经变画,

文档评论(0)

淡看人生之天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选择了就要做好,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件事,加油!!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