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疆乌鲁木齐市二十三中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5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由问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其中试卷共5页。要求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试卷采用分离式答题。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相应位置;主观题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写于问卷或装订线内的答案一律无效。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共5题,每题3分,总计1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云青青兮欲雨

A.乌鹊南飞B.天下归心C.榆柳荫后檐D.去日苦多

2.以下加点字解释错误最多一项是()

A.万里悲秋(远离故乡)峥嵘岁月稠(与“稀”相对,浓度大)

但为君故(但是)方宅十余亩(方形)

B.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为)须行即骑访名山(需要)

越陌度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少无适俗韵(韵律,节奏)

C.对酒当歌(应当)虚室有余闲(空)

惟觉时之枕席(睡觉)契阔谈讌(散,疏远)

D.枉用相存(问候、探望)依依墟里烟(废墟)

失向来之烟霞(原来)山不厌高(满足)

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式,属于近体诗范畴,形式活泼,不拘一格,可以对应多种风格,与之相似的有“歌”“行”。如《秦中吟》是现实主义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充满浪漫气息。

B.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归园田居(其一)》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C.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产生的新体诗歌,以白话为基本语言手段。郭沫若主张诗歌应具有“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D.“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5.以下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登高》对仗工整、格律谨严,意境沉郁悲凉;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磅礴气势和豪言壮语来抒发情志,不大注意字句的推敲和意境的缔造。

B.《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运用了一些映衬手法,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上的相互映衬,“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上的相互映衬。

C.《百合花》中小通讯员“枪筒插一枝野菊花”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意在讴歌美好的人性,增添小说的欢快气息,符合“诗体小说”的美学追求。

D.《哦,香雪》中,在香雪下火车归来时,作者站在香雪视角描写了山间景物,有柔和的风、明净的月亮、像金铃铛的核桃叶和黑幽幽的大山等,烘托出香雪得到铅笔盒后喜悦的心情。

二、现代文阅读(共两篇文章,总计2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礼和乐相互配合,用以治理国家,保持社会的和谐安定,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的内容是“序”,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乐”是内在的熏陶和感发,它的内容是“和”,也就是调和性情,使人保持和谐悦乐的状态,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达到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叫做“大乐与天地同和”,这是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

“乐者,和也”,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重要思想,它所突出的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谐。中国人的礼乐文化传统,其实就是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秩序的传统,音乐被当作达至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节选自叶朗、朱良志《以乐治国》)

材料二:

大部分情况下,普通人听音乐并不以受教育或者学习为目的,而是为了娱乐。当人们处于某种亢奋的状态中时,会歌唱;紧张的工作之余,会欣赏一首轻松快乐的歌曲;茶余饭后,会借音乐来调剂自己的生活。由此可见,音乐作为美的形式的存在,给予人们无限的精神享受,使人们可以放松自己,忘掉不快,赶走疲劳,从而得到身心上的舒缓。

音乐可以娱人,同样也能够自娱。音乐并不仅仅指那些广为传唱的经典,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个别旋律,它还包括诸如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比如在人们日常的劳动生产过程中,民歌和号子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能够减少工作带来的乏味感、枯燥感,消除疲劳,鼓舞干劲。通过音乐的欣赏,释放出人们现实中的郁闷和压力,达到精神的宁静和安乐。从这个意义而言,音乐消解了社会个体的压力,不同程度地促进了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