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现代文学课程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VIP

2025年现代文学课程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现代文学课程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作品中,以“京味文化”为核心叙事背景的是()

A.《莎菲女士的日记》B.《四世同堂》C.《财主底儿女们》D.《呼兰河传》

2.穆旦诗歌《赞美》中“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抒情主体,主要指向()

A.知识分子的精神觉醒B.农民群体的集体抗争C.抗战背景下的民族意识D.城市市民的生存困境

3.丁玲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黑妮”这一角色的塑造意图是()

A.展现旧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B.探讨阶级革命中的人性复杂性C.批判封建婚姻制度D.刻画农村青年的成长历程

4.下列诗人中,不属于“九叶诗派”的是()

A.辛笛B.陈敬容C.田间D.袁可嘉

5.张天翼小说《华威先生》的核心讽刺对象是()

A.封建士绅的虚伪B.小资产阶级的空喊革命C.知识分子的精神内耗D.官僚主义的形式主义

6.《生死场》中“月英之死”的场景描写,主要意图是()

A.渲染东北农村的死亡氛围B.批判封建迷信对女性的压迫C.隐喻民族存亡的危机D.表现底层女性的身体苦难

7.艾青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抒情线索是()

A.空间转换中的苦难群像B.时间流逝中的历史反思C.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交织D.自然意象与社会现实的对立

8.下列剧作中,采用“人像展览式”结构的是()

A.《雷雨》B.《北京人》C.《日出》D.《屈原》

9.废名小说《竹林的故事》的语言风格最接近()

A.鲁迅的冷峻犀利B.沈从文的诗化抒情C.茅盾的社会剖析D.张爱玲的苍凉叙事

10.梁实秋“人性论”文学观的核心主张是()

A.文学应反映阶级斗争B.文学需表现永恒的普遍人性C.文学要服务于社会启蒙D.文学应追求形式的先锋实验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新感觉派小说

2.“七月诗派”

3.京派小说

4.“问题小说”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三起三落”的叙事结构如何强化其悲剧性。

2.比较曹禺《雷雨》与《日出》在悲剧类型与主题表达上的差异。

3.萧红《生死场》的“非情节化”叙事对传统小说结构有何突破?

4.闻一多“三美”理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在《死水》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从鲁迅《故乡》、沈从文《边城》到汪曾祺《受戒》,现代文学中的“乡土叙事”经历了怎样的流变?请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其主题与审美风格的演变。

2.现代文学中的女性书写呈现出不同路径:庐隐的“问题女性”、张爱玲的“世俗女性”、萧红的“生命女性”。请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这三种书写路径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逻辑。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B4.C5.D6.C7.A8.C9.B10.B

二、名词解释

1.新感觉派小说: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上海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受日本新感觉派与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其创作注重对都市生活的感官体验,运用快速剪辑、意识流、通感等手法,捕捉现代人的精神焦虑与物质欲望,打破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强化对“都市现代性”的碎片化呈现,如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通过感官轰炸展现都市人的精神分裂。

2.“七月诗派”:抗战至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鲁藜、绿原等。该诗派强调“主观战斗精神”,主张诗歌应扎根现实苦难,通过强烈的抒情性与意象的象征性表达民族救亡与个体觉醒的双重主题,风格厚重沉郁,如艾青《北方》以“土地”“荒漠”等意象浓缩民族的苦难记忆,体现对现实的介入性与情感的真实性。

3.京派小说:20世纪30年代以北京为中心的文学流派,核心成员包括沈从文、废名、汪曾祺等,与“海派”的都市性形成对比。其创作注重对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诗性书写,强调“和谐美”与“人性理想”,语言淡雅含蓄,结构散文化,如沈从文《边城》通过湘西茶峒的风土人情,构建了一个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田园乌托邦”,以自然人性对抗都市的异化,体现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守护与重构。

4.“问题小说”:五四时期兴起的小说类型,受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影响,以冰心、庐隐、王统照为代表。作品聚焦婚姻自由、教育平等、妇女解放等社会问题,通过人物的困惑与追问引发读者思考,如冰心《两个家庭》对比新旧家庭模式,批判旧

文档评论(0)

yclh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